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728500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凤尾酥/饮食与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3年第6期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凤尾酥

    文/海涛

    小吃风味

    “凤尾酥”是四川筵席的传统名点,成品形态美观,面坯经过炸制之后,其底部小巧、圆实,不过一寸多高,却能生出二寸多高的金黄色酥丝,如凤尾一样漂亮,所以被大家称为“凤尾酥”。

    凤尾酥内嫩外酥,滋润化渣,香甜适口,趁热吃倍感鲜美,为川式小吃中的佳品。因为制作技术难度比较大,而成品容易破损,所以一般只有在宴席上才会有。

    来历传说

    说起凤尾酥的产生,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明朝,四川有家面馆,主要卖面食。有一天晚上,老板娘一不留神,把盛猪油的罐子打破了。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所以猪油不凝固,而是流了一案板。

    老板娘只好赶紧擦,可是怎么也擦不完。看着这么多油都糟蹋了,老板也心疼,于是就想了个办法:把没卖完但是煮过的刀削面捞了,放到案板上揉擦,果然把猪油都吸收干净了。

    次日,老板娘做早饭,想吃油炸包子。馅有,而皮呢,就用昨天晚上擦过猪油的面团吧。

    当她烧热了油,把生包子往锅里一放,却有怪事发生了。原来,那生包子坯一到热油锅里,竟然“嗤嗤”地往上冲,好像个活物。冲出来的那部分,像羽毛又像花,非常漂亮。

    于是,老板娘赶紧喊丈夫来看。老板也很奇怪。但是一想,能吃就行。于是,又把其他的生包子坯放到锅里炸,情况还和刚才一样。而炸出来的东西呢,酥松又滋润,很好吃。

    这事后来传到了一个喜欢研制新式糕点的师傅那里。当他听到这个故事,就开始琢磨,慢慢地就掌握了先用油揉面再拿油炸的方法,并且再次看到了那种怪事。

    经过多次努力,真正的“凤尾酥”就出现了,并且成为四川糕点中的名品。

    制作工艺

    风尾酥的制作工艺,先把面团煮熟,然后再揉猪油,这样就不会生成面筋了,接着再放到油锅里炸。其原理是利用面团内猪油加热后的张力冲放成型。

    饮食与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文/徐大晨

    鱼网,需要在比较宽阔的水域中使用。鱼汛时期(某种鱼高度集中,适于捕捞的时期),打鱼的人驾着渔船,在合适的地点将网撒下去,会有比较丰厚的收获。一年之中,大约有三次鱼汛,叫做“初汛”、 “旺汛”和“末汛”。此外,还有“春汛”、“冬汛”以及“带鱼汛”、 “小黄鱼汛”等名目。鱼汛时期,打鱼的人是非常辛苦、繁忙的。

    作为一条成语,“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指不能抓紧时间捕捞,用来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不能坚持,时常中断。《红楼梦》第九回中,就用这条成语形容花花公子薛蟠上学的情况:“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点儿进益。”

    这条成语又作“五日打鱼,十日晒网”。《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中就有这样的用法:“还与他做甚么恶人?凭他五日打鱼,十日晒网。”

    没有被渔网捕到的鱼,叫做“漏网之鱼”,用来比喻侥幸逃脱的人。《中国十皇帝·“太平天子”终误国》中,就用这一成语比喻匆匆逃离京城、准备起兵的安禄山:“他生怕被杨国忠看见,扣留了他,惶惶如漏网之鱼,离开长安急急奔往潼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