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2年第11期
编号:11097444
是病无小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日 《大众健康》 2002年第11期
     最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林三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本院一位教授“小病”不治成大病,最后导致悲惨结局的一例病例。他说,这位教授天天废寝忘食地工作,没把自己的便秘当回事。后来发现便血了,贫血了,才在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患了结肠癌,而且癌细胞发生了转移,导致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便秘,在人们的眼里往往认为是小病。此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有关部门人员曾对北京、天津、西安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有15%~20%的人患有慢性便秘。北京地区18~70岁的成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

    便秘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等症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便秘在结肠癌、肝性脑病、早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如果患有便秘,其排便时由于用力过大,往往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痔、肛裂等肛肠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早期诊治,将会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家庭负担。

    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1日1~2次或1~2日1次,粪便多为成形或为软便。少数健康人排便次数可达1日3次或3日1次。正常人排便时,需要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肠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便秘。慢性便秘的病人不但便意少,便次也少,且粪便排出异常艰难。如伴有腹肌收缩无力,则更增加排便困难。由于排便次数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通过缓慢或过度滞留,则使粪便中的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极为困难,甚至发生粪便嵌塞。有的便秘者在排便时,还伴有肛门直肠的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也有的患者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排便后症状缓解。

    引起慢性便秘的病因主要有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直肠内脱垂、痔病、直肠前膨出、盆底病等;肠管平滑肌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糖尿病肠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脑部疾病、脊髓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精神及心理因素,应用利尿剂等也可引起慢性便秘。

    在对慢性便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时,一定要详细了解病史,包括便秘的症状及病程、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和疾病,以及用药情况等,常能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尤其要注意有无报警症状,如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还要注意便次、便意、是否排便困难或不畅以及粪便性状等。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进行综合治疗,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和排便生理。一般的治疗是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还要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应增加活动。药物治疗是选用适当的通便药,选择的药物应毒副作用小且不产生药物依赖。常选用的药物有麦麸、欧车前等膨松剂和福松、乳果糖一类的渗透性通便剂。需要注意的是,对慢性便秘患者,应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如老百姓常用的既便宜又有效的果导,实际上它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很强,长期应用对患者不利。对粪便嵌塞的患者,可清洁灌肠一次或结合短期使用刺激性泻剂以解除嵌塞。解除后,再选用膨松剂或渗透性药物,保持排便通畅。开塞露和甘油栓有软化粪便和刺激排便的作用。中、重度的便秘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表现,应予以心理治疗,这对缓解便秘很有好处。

    稿件背景:2002年8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天津博福—益普生公司的支持下,在京举办了《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学术讲座会,这是我国为慢性便秘的诊治标准及诊治流程出台的第一部规范化文件。在此之前,我国各地对慢性便秘的诊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贻误病情,甚至对胃肠道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泻药也常常不加限制地广泛应用于临床。这次学术讲座会吸引了全国各地200余名医学专业人士,许多医生是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小病”引来这么多医学界人士的关注,可见慢性便秘已成为医生和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