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1265255
珍惜拥有(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大众健康》 2003年第11期
     转基因胰岛,成为与时代同步的宠儿。目前,秦新裕的研究已经完成两个层面。第一层,可以制造一个体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模型,完成对于胰岛素的表达;第二层,可以让这个表达在另外一个基因的调控之下完成。这项研究已经在动物身上获得成功。

    从人体胰岛到猪胰岛,再从猪胰岛到转基因胰岛,时间跨度有20多年。可以想见,这项成果一旦进入临床,对人类健康的推进作用是巨大的。毕竟糖尿病在我国非传染性疫病中发病率已经排在第二位。届时,依赖药物调控血糖的历史将告一段落。

    作为临床医生,其实,秦新裕最主要的精力是放在胃癌的研究上。

    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的教案中,曾经对长期处于平步青云的企业,能否具备强悍的竞争性产生过质疑。同样,人在稳步上升的环境中,确实很难保持高度的警觉。而没有了生存危机的警觉,随之丧失的是具备应急反应足够的能力。因此,能够反其道而行之者,确实称得上生存竞争的强者。也因此,自然界中强者永远是少数。
, http://www.100md.com
    剑桥大学读书的友人,曾讲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温水煮青蛙”。其用意是要说明,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存在不同的应急反应能力。

    试验中把青蛙赖以生存的水温慢慢加热,那么水温很可能在青蛙不知不觉中,升到了七八十度。当水温超过青蛙耐受的限度时,可怜的家伙逃生的机会已经错过了。而如果把一只青蛙忽然放进七八十度的水温中,它会立即跃起来。这种本能是高度的警觉下,全身神经、肌肉快速反应的结果。可见,无论是“井底之蛙”,还是“温水煮青蛙”,都是因为个体对于外界感觉的错误或者迟钝,进而逐渐地或者迅即地失去生存的机会。

    在秦新裕这样的人面前,萌生任何优越的情绪都会让你脸红。

    真的,这么顺达的一个人,却时时处于紧迫、危机之中。他说,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有多少新的东西出来?医生的职业必须做到老,学到老。他把有些同行晚上看电视,督促小孩子做功课视为浪费。而对于打牌之类,他会说“那是更糟糕的事”。
, 百拇医药
    应该承认,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就像慢慢加热的水温。其中,没有感觉的是常人,不该责怪。相反,有所准备的应当算是“奇人”。

    20年前,秦新裕接纳的病人中,很多是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来开刀的。但是现在,他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手术了。这么“便宜”的事情没有了。因为药品技术的发展,保守治疗的效果可以达到100%。于是,只有到出现并发症或者穿孔的、出血的病人,才会求助于手术方式。那么,你应对的手术必然是难度很大。

    同样,现在你走进病房,一眼扫过去,60%~70%的病人都是高龄患者。上海市的人均寿命已经到80岁以上。过去,70岁,还开什么刀?人活70古来稀。现在,秦新裕竟然给上百岁的病人开过刀。而80岁、90岁人的手术,比比皆是。高龄外科手术对于外科医生,肩负的担子和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所有类似很平常的变化,都让秦新裕看得很重。真可谓“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 http://www.100md.com
    在科研方面也是一样,尽管秦新裕的胰岛细胞移植已经获得国际瞩目的成果,但是,他的研究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奔流。

    接下来,他要考虑如何调控转基因胰岛细胞的凋亡问题。现在,胰岛移植已经解决了。接受移植的病人可以免于使用药物而由自身获得胰岛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延,新的胰岛细胞会自然死亡。任何细胞都有一个凋亡的过程。那么,接下来逼着你必须寻找新的“逃生”办法。

    基于此,他想到了最让人恐惧的载体———肿瘤细胞。他说,我们并不排除,把胰岛细胞瘤的细胞拿出来,种植到病人身上。然后再跟进去调控。利用其长,抑制其短。这其中量的控制是非常高精的技术。一点过度,将是物极必反。当然,这只是一个思路。一切都还在秦新裕的精神世界里。

    胃癌的研究,依然显示了秦新裕不俗的天分。他一直在进行的是抗体库筛选的工作。从整个思路看,他要向机械性的手术方法,发起另类的挑战。他在探索调动病人自身抗体,然后用抗体导向性打击癌细胞。
, 百拇医药
    这是基于研究者对发病机理的理解。秦新裕认为,胃癌是因为自身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主要是因为某些基因发生突变,而相应的,机体本身不能很好地识别这种突变。接下来,突变形成肿块,并毫无遮拦地迅速蔓延。面对这种来自内部的“政变”,他希冀通过调动机体自己的能力去攻击它。

    在胃肠动力的研究中,“胃电”学说是继“心电”、“脑电”之后,医学领域又一个研究较多的学说。这种特殊的波形被称为“移行性运动综合波”。多么有意思,我们的胃,每隔90~120分钟,同样会出现一种类似“心电”的QRS波型。而且这种波型在空腹情况下会持续不改变,只有进食之后,波型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节律,被称之为“饱餐波型”。待到胃部消化作业完成以后,空腹状态的“胃电”又重新出现。秦新裕的研究发现这种重新恢复的移行性运动综合波是首先从空肠开始的。

    秦新裕的研究总是在成功之时,便作好了下一步“逃生”的准备。这样一种思维链注定会伴随他终身。
, 百拇医药
    秦新裕很男子气。这表现在竞争中他总是胜出。在计算机时代,他会比年轻人还“酷”。从世界最早的“苹果机”开始,从1984年在英国起,他一路这么玩下来,将近20年,玩大了一代人,却一直没有玩老的是自己。从“PC”时代到“e”时代,任凭IT产业花样翻新,他尾随其后,样样玩出了拿手好戏。

    我们《中华名医》中所说的人物,是那些既能在高、精、尖技术上攀岩有成,同时又能在专业领域飞檐走壁的知识群体。

    28年手术台,秦新裕对外科医生的素质有自己的理解。

    人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事实上,对于外科专业,是万万不好选错的。就好比天生没有一双漂亮的腿,千万别迈进“芭蕾”的门。结果只能是既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自己,注定是终生悲剧。

    外科医生是有条件的。除了基本的品质、职业的操守之外,至少有三点是必备的。
, http://www.100md.com
    ———大胆。在手术台上,大胆是一种机敏、果断的综合反映。手术台上,突然的变化往往不允许你思前想后,犹犹豫豫。经常是一眨眼工夫,病人休克了,这就意味着机会没有了。但是,果断又不是盲动。外科大夫最忌讳病人死在手术台上,那真是“下不来台了”。因此你必须有足够的把握吃准它。这好比临战的指挥官,打,还是不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手术台上,敢下手意味着你有准备包揽一切责任,同时也证明你有“下台”的全部本钱。

    ———细心。细心不等于慢。它是娴熟技艺的预见和周全的表现。快速做出判断,并不等于匆忙行事。立即手术并不意味着忽略细节,比如病人的血压以及病史的把握等等。不做准备,拉上去就做,很可能麻醉下去,血压就上不来了。顾此失彼,祸不单行。

    细心的另一层意思是手术要精致。手术的过程粗糙,治疗的效果绝对受影响。癌症病人5年以上生存率的,可以想见,他当年碰到了好医生。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主刀医生解剖到位,淋巴清扫干净,操作没有损伤,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手术,病人的生存时间和质量都会比较理想。手术医生,是癌症病人一道非常重要的把关人。
, http://www.100md.com
    当然,细心还包括术后对病人的观察、调理。随访是癌症手术后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几十年来,秦新裕已经养成习惯,必须一直看着病人完成了平稳过渡之后,这个病人才从他的视野中慢慢消失。

    ———手巧。外科医生手上的功夫,犹如画家的素描基本功。需要天分加勤奋。因此,个体的差异是很大的。修行全在个人。好的医生,不仅精致,而且紧凑,可能只用一两个小时就下来。而同样的难度,换一个人,可能粗糙、紧张、手忙脚乱,而且四五个小时下不来。更重要的是,因为手拙,医生往往因为心有余,力不足,于是难免有误伤血管,碰伤脾脏等等的纰漏。秦新裕认为,如果有条件的话,不适合的人应该中途转行,及早退出。

    在上海,华山医院以内科见长,中山医院则以外科著称。因此,秦新裕所在的中山医院曾是原上海医科大学的“外科学院”。他目前统领的普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我国普外科的前辈沈克非、黄家驷都出自同一个科室。

    秦新裕有着值得骄傲的28年。他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没有与失败交手。他庆幸自己的手术干干净净,没有留下过拖泥带水的麻烦。他经手的胃癌病人,平均每年在百例以上,存活期在10年以上的数不胜数。甚至一些很晚期的病人,竟也能年复一年地来看他。彼此见面,总免不了善意的惊讶:“你还在?”这是病人,更是秦新裕最大的满足。
, http://www.100md.com
    秦新裕简历

    秦新裕,1953年生人。复旦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目前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2000年3月被学校确定为外科学科带头人。

    秦新裕教授目前是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委员、上海欧美同学会医务分会副会长、欧洲消化外科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胃肠外科、胰岛移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目前负责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曾参加《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胃肠动力学》等著作部分章节的编著。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袁 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