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4年第1期
编号:11096143
在战火中诞生的针剂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大众健康》 2004年第1期
     柴胡针剂是清热治感冒的良药。我国的第一支柴胡注射液是1941年在太行山上诞生的。

    1939年,日军侵华硝烟弥漫中华大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正处于最严峻的局面,坚持英勇杀敌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浑身疼痛、高烧不退。但由于日军的严密封锁,治疗的药品异常缺乏,严重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当时,任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卫生部长的钱信忠同志很是着急。他根据当地中草药资源的分布情况,号召并带领广大医务人员上山采集传统中草药柴胡,采回后清洗并把它熬成汤药给病号服,收到很好疗效。

    第二年,钱信忠向在太行山武乡、黎城一带坚持游击生产的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材料厂(又名利华药厂)建议,将柴胡进行蒸馏提取有效成分制成针剂。不久,便由该厂药剂研究室主任韩刚和李昕等进行研制,并使用下属玻璃厂自制的安瓿,制成了全国首创的柴胡注射液。后经临床试用,该药治疗疟疾及一般热病,其镇痛退烧效果显著,且未发现有毒副作用,治愈了许多病员。于是,一二九师卫生部正式命名这种针剂为“柴胡注射液”。由于疗效较好,使用广泛,一个药厂每月可生产十万盒左右。

    1941年5月1日,该药受到晋冀鲁豫边区大会的奖励。1943年5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题为《医学界的新贡献———利华药厂发明柴胡注射液》的报道,盛赞柴胡注射液的研制成功是我国中药西制的重大创举。从此,这个药名一直沿用至今。

    柴胡注射液历经60余年,不仅在抗击侵略者的战争年代,就是在祖国经济建设的年代,仍在为人民的健康作贡献。它除了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外,还可十分方便地以滴鼻的方式退热。例如,小儿出现高热39摄氏度、烦渴等症,屡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时,可取柴胡注射液适量,放入滴鼻器中。6个月以内患儿,每个鼻孔滴2滴,6个月到1岁各滴3滴;1~3岁各滴4滴;4岁以上各滴5滴。一般滴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退热。可30分钟滴1次,直到正常。, 百拇医药(华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