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7年第1期
编号:12067411
周兵:做就做到不同凡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大众健康》 2007年第1期
     内镜是眼睛和手臂的延伸。精密的自动切削刀具在一束荧光引导下,沿着狭窄、复杂的鼻腔通路探索前行,它可以机敏地进行0度、30度、70度的旋转或摆动,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所到之处病变组织被准确地切除,这种自动切削刀具还可以通过吸引装置迅速将残属吸入远端的开口内。这个动作娴熟而简约,宛如雕石琢玉一般。擅长此项“精雕细琢”技能的周兵大夫目前已经累计完成鼻腔内镜手术5000余例。

    出色的医学专家似乎具有相同的特征:博学、儒雅、勤奋、严谨,善于抓住机遇并追求完美。

    北京同仁医院鼻科主任周兵40多岁,正是承上启下的年龄,既有老一辈的沉稳,又有新生代的潇洒;传统学者气质中跳跃着现代科技的时尚元素,理性外表下闪烁着感性的灵动,言谈话语间流露着文人的风雅与艺术家的品位,这或许就是周兵的与众不同。

    华灯初上,北京街头车水马龙。结束了又一个繁忙的工作日,周兵驾车行驶在拥堵的二环路上,刚刚跑了一年的黑色皇冠老马识途般地汇入无尽的车流。日复一日,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六点半下班。门诊、手术、科研、教学……最忙时他的上午门诊看到下午2点,手术做到晚上10点。他习惯了早出晚归的快节奏奔波,习惯了下午时分才匆匆吃几口午饭,习惯了坐在电脑前一不留意就工作到深夜。
, http://www.100md.com
    不知不觉,一向低调的周兵身上渐渐有了许多头衔和荣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组副组长、世界鼻科学会会员,入选北京市和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医师奖等。而头衔与荣誉的背后,周兵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倾注了怎样的心血?

    人生轨迹的重大转变

    20世纪70年代,鼻科学发生了一次革命,这就是鼻内镜技术的问世。这项兴起于欧洲的先进技术,自80年代后期迅速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很快传入我国,把鼻科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90年12月,在日本获得医学博士与哲学博士学位的耳鼻咽喉科专家韩德民来到北京同仁医院,同时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他带来了前沿学术理念和先进的鼻内镜技术。从1992年起,周兵师从韩德民,从事鼻内镜外科学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第一次见面,导师只对学生说了一句:回去多看书吧。“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周兵说。
, http://www.100md.com
    此后,他几乎搭上了全部业余时间,埋头阅读专著和文献,更多地了解他将要从事的新技术。鼻内镜采取冷光源导光纤维照明,手术视野亮度好,可使术者对鼻腔、鼻窦进行全方位观察,克服了传统手术视野不清的缺点,避免了盲目操作导致的鼻内正常结构损伤,从而显著提高了鼻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和手术疗效。从小就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周兵对内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尽管鼻内镜外科技术在国外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国内却面临相当大的阻力。周兵坚信,只有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会有生命力。为了观察总结科研病例、收集和处理科研资料,周兵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经常因为做解剖太晚而索性睡在内镜室,连妻子临产前都没来得及见上一面,只是在女儿出生后,怀着初为人父的喜悦,轻轻抱了抱女儿。45天刚过,他便怀着深深的内疚,狠心把女儿送到老家,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

    远见卓识的“三级跳”

    1995年,已有3年鼻内镜手术经验的周兵被公派到法国凡尔赛医疗中心做访问学者。徜徉在极具浪漫文化氛围的巴黎街头,浏览着卢浮宫里的艺术珍品,初识了欧洲的经济、文化和科学研究的发达和精美,接触到国际鼻外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这时候周兵的心被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深深地刺痛。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他设法转到法国鼻科最好的医院自费学习。这所医院离他的宿舍很远,每天早上5点乘第一班汽车出发,晚上9点多才回到宿舍,就这样,他还完成了《耳内镜外科学》的翻译。为了尽快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他向医院申请提前回国,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我要考研!”
, http://www.100md.com
    1997年,周兵搭上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末班车,在阔别学校十年后再次走进课堂。围绕专业和课题,周兵选修了医学统计学、解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课程,选择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额窦外科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作为课题。

    毕业后,周兵迎来的第一个考验是申报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课题。他所选的鼻颅底外科,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具有挑战意义的交叉学科。两年研究生课程培训,使周兵的科研能力,特别是思维方式思考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以至在此之后他仅仅用两个不眠之夜、连续48小时,便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中报的准备工作,并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50万元的基金资助。

    学无止境。按照韩德民教授提出的学科发展十年规划的说法:三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三年图发展,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周兵想,在这样的学术发展的大势下自己要敢于超常规地设计自己,制造自我提升的空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迎难而上,报考全国统一招生博士研究生。
, 百拇医药
    2000年第一次报名,他却没能走进考场。那时周兵正着手组织和主持召开我国首届国际鼻内镜外科技术研讨会,与会者有许多是国际知名专家,包括鼻内镜外科技术的鼻祖、来自美国的肯尼迪教授,还有导师的导师、日本的山下公一教授。为了办好这次会议,周兵放弃了考试。也正是从这次会议起,周兵开始不断出现在国际学术活动中。他的眼界更加开阔,紧迫感也更加强烈。2001年,周兵参与的课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且从200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和压力接踵而至,工作更加繁忙,慕名求医者甚众。

    2002年,周兵如愿考取首都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依旧是他学术之路的启蒙者韩德民教授。周兵说:“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兄长。他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使我们得以顺利成长。”三年的学习与研究,他先后参与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北京市重点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13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其中3部为副主编。2005年,周兵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十年奋斗,他实现了从留学到硕士再到博士的“三级跳”。
, 百拇医药
    回忆成长过程,周兵认为自己很幸运。他说,几乎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影响他的恩师出现。小学升中学,懵懵懂懂知道应该学习的时候,遇到为他打下很好英语基础的班主任袁孢老师;高考前进入重点班,又幸遇当时被称为全青岛数学“四大张”之一的张一伟老师;工作后,在不知如何做医生的迷茫不安中,得到陈蕊珠老师的悉心帮带;20世纪90年代初,导师韩德民教授把他引向广阔的学术舞台。

    周兵还特别庆幸自己成长在一个宽容的多元文化时代。每当他遇到挫折和困难,团队伙伴都会热情地伸出友爱之手;彼此信赖的朋友也会鼓励和帮助他走出低谷、渡过难关。

    无悔的选择

    “我从未想过要当医生。儿时的理想是当个生物学家或者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