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7年第6期
编号:12067139
睁大双眼识别求医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大众健康》 2007年第6期
     1 号风险:广告轰炸

    一些不规范但却善于“营销”的医疗机构不惜血本大做非法广告,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做广告;或到街头巷尾张贴广告;或干脆派人到街上向行人散发宣传单,甚至出钱雇用“医托”到各处,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现身说法”,称赞某医疗机构或非法行医摊挡的“神奇疗效”,鼓噪求医者“心动不如赶快行动”,从而使求医者受骗上当。对于此类广告风险,求医者应冷静应对,不轻易掏钱;并采取“缓一缓,等一等,回家和家人商量商量”的办法,使广告风险得以化解。

    2 号风险:冒充专家

    有的医疗机构和非法行医摊挡为骗取求医者的钱财,从外地雇用一些普通退休医生;或者干脆廉价请来一些不很懂医或根本不懂医,但善于察颜观色和巧舌如簧的无业游民充当“专家”、“教授”或某某“学科带头人”,以装点门面,使不明就里的求医者上当受骗,交出钱财。此类“专家”倒也不难识破,他们一般都有以下特点:大多在条件简陋的地方坐诊;大多看病不问病史,不进行体格检查,患者一坐下就直奔主题开药、开化验单和要求患者交钱;大多善于察颜观色、巧舌如簧;大多无国家承认的学历和资格证书;大多信誓旦旦,声称包医某病。

    3 号风险:打权威机构的幌子

    有的非法医疗机构为骗取求医者的钱财,不惜弄虚作假,打着“经中华医学会某某分会验证”、“某某大学医学院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全国首创”、“最新疗法”、“国际卫生组织权威认证”等幌子,以吸引求医者前来就诊,为求医者提供虚假或名不符实的“治疗”,如把普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说成“高分子技术”、“中药等离子导入”等,以致求医者花费大量钱财,却得不到相应的治疗,耽误病情;有的甚至可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此类诊疗风险,求医者可要求医务人员出示有关证书,并到有关部门验证,千万不要轻易交钱并接受“治疗”。

    4 号风险:处方故弄玄虚

    这种情况多见于治疗某一种或某几种病有一定疗效的医疗机构和非法行医摊挡。为使求医者见有疗效时乖乖回来复诊取药,医生往往故意在处方上把药物名称写得龙飞凤舞;或不写药物常用名称,故意写生僻别名,如把木瓜写成“贴梗海棠”,把复方氨基比林写成“凡尔蒙”;有的干脆写上自创的符号如“AJA#、3Sf*”等非中文非外文的字眼,目的是使求医者持方到药店购买时店员认不出来。这种做法违反了《处方管理规定》,且损害了求医者的知情权。

    5 号风险:假优惠

    为争取“客源”,一些非法医疗机构采取先提价后降价的“优惠”和“促销”手段,声称什么“免收挂号费”、“诊金优惠50%”、“检查费优惠15%~30%”,以及“药物大赠送、买一送一”等,以吸引患者前往就诊。待患者就诊时发现价格奇高想离去时,医务人员便凭三寸不烂之舌,想方设法把求医者留住;有的甚至干脆死缠烂打,拉住求医者不让走,直至求医者交出钱来方放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