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8年第1期
编号:12066705
追求“真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大众健康》 2008年第1期
     2007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这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莱辛的父母都是英国人,她本人却出生在伊朗。幼时家境贫寒,生活动荡,6岁时全家移居非洲的南罗得西亚(现今的津巴布韦),在那里她度过了“地狱般孤寂”的青春时代。15岁因眼疾辍学,此后再也没有跨入学校的大门。16岁后,她先后当过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尽管生活重担时时在肩,莱辛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写作。由于成长的经历,苦难深深烙在她的记忆深处,在写作中,种族压迫、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妇女命运等自然成为她关注的热点,但由此也引来了种种非议。

    上世纪60年代,莱辛参加一次文学晚宴。坐在她旁边的是一位灰白头发的矮小男人,他就是诺奖委员会的成员。当这位诺奖委员会成员得知和他坐在一起的就是莱辛时,轻蔑地说:“你永远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我们不喜欢你。”他说这些话也不是没有理由,因为在那时,许多人都不喜欢她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权主义。

    以后的岁月里,真的验证了这位诺奖委员会成员的话,在莱辛获得巨大成就,获得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后,就是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尤其是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位女作家的名字,每年都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上,但最后都失之交臂。

    可是莱辛并没有改变自己,刻意为了诺奖尔文学奖而迎合委员会的成员,还是始终如一地做真实的自己。因为对她来说,她的生活经历,尤其是苦难中的磨炼和思考,就是她的长处。为了躲避人们对她的争议,她还化名珍·萨默丝出版了《好邻居的日记》和《老人家要是能》。这么做的目的主要就是不想因为人们的议论而改变自己。

    就在人们渐渐将她遗忘的时候,就在她对自己也不抱获诺奖希望的时候,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地颁给了88岁的她。瑞典文学院给出的颁奖理由是: “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从这个理由可以看出,诺奖尔文学奖颁给她的理由就是她一生没有改变的东西。莱辛由此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年岁最高的获奖者。对此,莱辛戏称,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她太老了。

    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许多时候都会遇到各种非议,这种非议有的就出自你最尊敬的人或权威人士。这时候,你是改变自己,还是一直坚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个人成功与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