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670952
儿童退热:莫求“立竿见影”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大众健康2014年第2期
     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昼夜、室内外温差大,冬季饮食热量偏高产生“内火”等,都是导致人们冬季易患病的原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

    婴幼儿缘何易发热?

    发热是婴幼儿及儿童患病后最常见症状之一。这是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波动,在出现感染时往往更易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孩子一旦发热,家长往往忧心忡忡甚至手足无措,希望通过服药或者输液快速地抑制病情。

    但是发热只是一种人体自身的保护性症状,体温的升高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杀灭病菌,只有确定发热的原因才能针对病因进行用药,莫求“立竿见影”。只要护理得当,患儿完全可以不药而愈。

    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

    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或细菌。医生通常结合血常规检验结果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若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均偏低,同时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说明是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生素;如果白细胞超过15(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0%,或出现感染灶,则可确诊为细菌感染,需根据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是,发热等情况一般在出现24小时后,血常规才能有所反应,因此一出现发热就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得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最佳检验标准:精神状态

    孩子的精神状态是检验疾病严重程度的最佳标准,而不是发热时体温的高低。当孩子出现精神萎顿、烦躁不安、拒食哭闹等现象时,不论发热是否严重都应及时就医。如果孩子仅高热但精神好,玩耍饮食均无异常,那么只需针对症状进行退热等待好转,不要盲目治疗。

    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大

    抗生素并不能抑制病毒,若发热原因确定为病毒感染则不应使用抗生素。这时候家长往往会问是否有抗病毒药物可以让孩子赶快好起来。但是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多,在儿童群体中的安全性大多未得到验证,如在2013年初,优卡丹、葵花康宝等小儿感冒药因含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而被叫停。病毒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一般在5~7天病情好转或痊愈,只有严重的病毒感染如非单纯疱疹、EB病毒等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普通的感冒等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往往得不偿失。

    轻微细菌感染不需用抗生素

    当确诊为细菌感染,但情况不严重时,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发热不高、流涕、轻微咳嗽等情况下,注意护理,孩子即便不使用抗生素也能够痊愈,虽然疾病病程延长,但孩子的免疫系统可在此过程中趋于成熟,能够预防以后感染的发生。只有当孩子的症状持续加重、高热不退、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并发中耳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肺炎等明确的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足量足疗程,至少应用5~7天(阿奇霉素3~5天),如症状稍好转即停药则不能将致病菌彻底杀灭,从而产生耐药菌使病情反复甚至更加严重。

    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

    儿童可安全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按药物的抗菌谱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1.青霉素类药物:毒性低、肝肾损害小,但易出现过敏反应,并且近年来由于滥用导致耐药菌增加,因此在儿科应用已不普遍。

    2.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肝肾毒性低、抗菌谱广,是儿科常用的抗生素,尤其是二代和三代头孢药物由于肾毒性较低,常用于儿童呼吸道及其它部位的感染。

    二代头孢代表性药物有头孢丙烯、头孢克洛等,这类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头孢丙烯在儿童中主要用于治疗中耳炎、鼻窦炎;头孢克洛主要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此外还可用于尿路感染及皮肤与皮肤组织感染等。

    三代头孢代表性药物有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曲松等,这类药物基本无肾毒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一代和二代弱,而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更强,因此对泌尿系统感染作用比二代头孢更强,此外对敏感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也有较好效果。其中头孢曲松在消化道不吸收,对儿童需要以输液方式给药,由于其可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3.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儿童中耳炎、肺炎、咽炎、扁桃体炎,尤其当出现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时应首先考虑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比较轻,最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或皮疹。其肝肾毒性低,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应根据病菌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哪种抗生素,并非越贵越好。

    而其它成人使用的抗生素不可直接用于儿童,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软骨发育,禁用于儿童;四环素类会引起四环素牙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牙齿发育;氯霉素引起骨髓抑制,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新生儿使用后可发生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等有耳毒性,可造成耳聋。

    体温监控:不超过38.5度

    儿童往往体温变化较快,发热时家长应监控孩子的体温变化。现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速度很快,数秒内即可获得体温结果,有的还可以记录之前的体温数据,是比较方便的方式。高热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高热惊厥,因此需要通过物理退热或退烧药控制体温不高过38.5度。

    安全的退烧药有哪些?

    在采取上述物理降温方式时,体温升高趋势仍明显,并超过38.5度时应服用退热药物。退热药通过作用于大脑内体温调节中枢促使散热增加,同时需要配合多饮水使皮肤有足量的汗液蒸发才能达到退热效果。安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名称是药物的通用名,而“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此外一些对症治疗的感冒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因此在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看清通用名和说明书中的药物成分,避免重复使用含同种成分的退热药或感冒药,导致用药过量。

    退烧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另外退热药常为两种浓度糖浆剂型,分别为滴剂(高浓度)和混悬液(低浓度),使用前应阅读说明书,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服用的体积,不能凭记忆中服用剂量服用。退热药使用要足量,对乙酰氨基酚两次服药间隔为4-6小时,24小时使用不超过4次;布洛芬两次服药间隔为6-8小时,24小时使用不超过3次。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控制高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这样可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并由于药物的成分不同可减少副作用。对于因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呕吐而无法服用糖浆剂的儿童,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陈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