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7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045091
用3D打印撑起中国脊梁(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日 《大众健康》2017年第7期
     2012年12月,一位54岁的女性颈椎病患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北医三院接受3D打印颈椎植入物的受试者。

    她当时的手术,需要连续切掉1节上颈椎和3节下颈椎。在没有3D技术的过去,这种大跨度的颈椎切除后重建手术世界罕见,可施行手术的医院、医生,世界上也寥寥无几。可以说,借助3D技术,我们成了世界第一。

    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

    到了2014年,我们完成了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就是前面那个枢椎肿瘤的男孩子。

    2016年,我们又完成了世界首个3D打印定制五节长达19厘米的脊椎植入手术。这个病人姓袁,出院7个月后来复诊,他告诉我,他已经可以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可以开车,骑自行车,还能做些家务。

    2010年~2011年,我们设计研发了早期的3D打印产品,包括用于髋关节置换的髋臼杯、用于颈椎椎间盘切除后的椎间融合器和人工椎体。其中,髋臼杯在2015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成为注册产品,迄今国内已应用上千例。2016年,3D打印椎间融合器又获CFDA批准临床应用。

    大家总觉得看病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很大程度上是靠引进国外技术,高端医用设备和器材更是国外产品一统天下。这些高端产品的费用使广大患者难以承受,以骨科手术为例,70%~80%以上的钱,花在医用耗材上。国产产品价格虽然低一些,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相对低端,患者不愿接受。

    创新性医疗产品改变了这种格局,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可以同时具备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我们自主研发的3D打印髋关节臼杯产品为例,进口的臼杯是3万,国产3D打印臼杯仅仅是1万。国产臼杯上市以来已使用超过2500例,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而且,我们的国产创新性产品一旦走入市场,国外产品感到压力,往往会主动降价,中国的病人就受益了。

    掌握了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就掌握了新一轮全球医疗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可以使我国的医学,从过去的紧跟着世界医疗科技发展新方向,变为引领世界医疗科技发展新方向,有点像“弯道超车”的出其不意。

    我是外科出身,但一点都不迷恋手术

    虽然是拿手术刀出身,但我一点都不迷恋手术,我甚至梦想有一天,外科医生彻底放下手术刀,不再用这种无奈和有创的方式切除肿瘤。从现在的医疗水平看,外科手术虽然有效,但与之相伴的创伤、出血,和对病人的精神磨难实在太大了!

    我也要提醒年轻的同行,不要过多地为自己手术技艺或技能的提高而沾沾自喜,应当投入更多精力追求脊柱肿瘤治疗的微创化和无创化,抛弃手术刀或许才是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

    当医生的,必须怀有恻隐之心,看到脊柱肿瘤患者痛苦、绝望的表情,就不能容忍他们坐以待毙。我们常讲,医生要把病人当上帝,其实病人也把医生当上帝。如果能把他们的病治好,他们真会拿你当救命恩人。做医生,必须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对得起病人的这份信任和期待。(仰东萍整理)

    刘忠军,全国人大代表,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AO国际脊柱外科学会中国理事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擅长脊柱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重點为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脊柱肿瘤、脊柱畸形、创伤的诊治及微创手术的开展,尤以脊柱疑难病症的手术治疗见长。

    刘忠军,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8月至1989年9月在美国学习脊柱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1991年9月至1992年11月在英国研修临床脊柱外科,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及副教授,并担任骨科副主任职务。1997年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1999年担任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2004年至现在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