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8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26696
PET/CT先进在哪里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大众健康》2018年第6期
     近几年PET/CT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它到底是什么?先进在哪里?检查的时候又需要注意什么?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ET/CT在临床检查和高端体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却对它不甚了解。

    PET/CT筛查肿瘤的神器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也是最贵的检查项目,一次检查花费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它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

    这么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简单说,PET显像利用的是示踪技术。举个例子,监测野生大熊猫的行踪,就是利用示踪技术。在野生熊猫身上放上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发射器,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定位发射器来定位熊猫。在这个过程中,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会影响熊猫的行为。核医学用的示踪物是放射性示踪剂,剂量极低,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器官组织的功能。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分裂旺盛,在病变早期瘤体还未完全形成时,癌细胞代谢活性就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ET的示踪剂是18F-FDG,注射到体内后专门追踪高代谢细胞,并浓聚在这些细胞内,使得它们在PET的图像上可以清晰显示。

    再舉个例子,图1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快乐大联欢,但是有一个小动物在偷偷流眼泪,你能找到是谁吗?这幅图就像CT,病变组织和正常结构都显示得很清楚,但是想找到病变,尤其是形态改变不那么明显的病变,就要借助临床经验细细对比了。那如果唯一流泪的小动物是彩色的呢?

    图2就是PET,只有高代谢的病灶会明显显影,其他部分只有像影子一样淡淡的灰度。

    而图3既有清晰的线条,又有特定的颜色,既可以一眼看出流泪的小花猫,又可以准确锁定它的位置,这就是PET/CT的作用。PET的代谢图像与CT的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活性与解剖位置,即使是早期肿瘤也能够及时发现。所以,如果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如果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PET/cT可以帮助你。

    做PET/CT前要注意什么

    正因为PET/CT是目前诊断肿瘤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来核医学科做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医生们被越来越多的问题包围:做检查要注意些什么?辐射对身体是不是有伤害?

    注意事项确实有,做PET/CT前要最少禁食4小时,以降低血糖;注射后要安静休息,多喝水,使示踪剂更好地被病灶摄取;采集前摘掉腰带、手机等金属物件,避免产生伪影。至于辐射,只有足够强度,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不像CT会发出射线,PET是接受射线成像的,辐射来自示踪剂里的放射性核素18F,并且注射示踪剂的剂量与体重正相关。像所有的放射性元素一样,18F处于不断的衰变中。它的物理半衰期为109分钟。每过109分钟,放射性活度会减少一半。这个过程是不停进行的。注射进人体的18F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大约相当于注射剂量的25%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多喝水,加速排泄,可适当降低体内的放射性剂量。辐射强度的单位是毫西弗(mSv)。下面这些数字可以让大家对辐射强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人体受到的本底辐射/年:2.4~3.6mSv;

    胸部CT/次:5.8msv;

    18F-FDG对检查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次:3.8~6.2mSv;

    核医学医生受到的辐射上限/年:50mSv。

    一次PET扫描,18F产生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大致相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即使先进如PET,也在不断进化中。世界上第一幅人类PET显像,是1976年由原型机采集成像的。四十多年后的最新款PET由于硬件的改进和采集程序的优化,更少的示踪剂就能得到更清晰的图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后PET所需的示踪剂会越来越少,辐射也会越来越低。

    真正需要防辐射的是胎儿和婴幼儿,它们的组织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对于辐射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所以做完PET检查后要与孕妇和婴幼儿适当隔离。我们建议24小时内保持2米的距离。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

    (本刊讯记者闵青)近日,在由苏州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相关专家指出,采取压缩感知技术可以让磁共振扫描速度成倍提高,而且可以保证最大程度获得最精准的采样信号。

    磁共振成像具有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方法多等优势,但扫描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科研机构与医疗组织一直不断加强合作,以在不损失图像精度的前提下,加速扫描时间,持续提升磁共振在临床应用中的性能。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发,突破了信号采集、空间转换和重建速度的限制,率先在光速智能磁共振上实现了全身全序列压缩感知成像。

    压缩感知成像被誉为21世纪数学领域最重大的突破之一,在磁共振成像领域掀起了一场加速革命。飞利浦光速智能磁共振产品基于压缩感知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无伪影的图像,而且节省了扫描时间。此外,光速磁共振还提供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CX与ISD2.0人工智能平台无缝结合,在神经、肿瘤、心脏、影像组学领域支持临床科研,加速创新转化。 (郑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