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0412
走下自己的神坛(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7年第9期
     老年人是智慧、德行和权威的象征,年长就是资本——这似乎是很多人头脑里一个“肯定”的句式。据专家介绍,我国老年群体中有30%~40%的人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功勋思想。尤其是男性,易产生权威心理,在生活中常因此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实例1

    人物档案:

    夏仁厚(化名),男,70岁,退休主任医师

    夏老是一位骨科专家,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夏老的工作比以前轻松很多,一来不做科主任了;二来不用天天坐班,一周只上班三天,周一和其他专家一起联合查房,周二、周五出专家门诊。这样的工作量,对于夏老这个年纪很合适,既能享受退休后的悠闲,又能发挥余热。按说这样的生活是快乐而充实的,可夏老返聘后工作得并不顺心,因为堵心的事儿很多。最让他不快的是,他总感觉科里的那些医生不像以前那样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了。

    一次,夏老在给一些医生讲解他过去成功治疗的一个疑难病例时,有一位年轻医生突然很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新思路的治疗方案。夏老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心想:“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才看了几个病人,就敢颠覆我的治疗方案,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夏老越想越无法忍受一个小辈对自己如此不敬,于是怒气直接对着那位年轻医生发作:“别在我的面前逞能!医生干一天积累一天经验,我干了四十多年骨科,我积累的临床经验,够你学习半辈子的了!”说完转身而去。此后,夏老发现来向他请教的人明显少了,好像大家都在有意识地避开他,这让他的心里非常不舒服。

    还有一件事令夏老耿耿于怀。新的骨科主任上任后不久,组织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创新小组,专门讨论和研究医疗技术的革新。在这个创新小组成立前,骨科主任征求夏老的意见,并请他做顾问。可夏老很怀疑这些年轻人的能力,因而对此事很不屑一顾,一口回绝:“我是不会做这个顾问的。年轻人有什么经验?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本本分分地工作。” 夏老原以为这件事会因为他的反对而不了了之,没想到几天后这个创新小组还是成立了。虽然事后骨科主任向夏老解释说:“年轻人对这件事的热情很高,相信一定能调动他们科研的积极性。”但夏老听后却更加生气,觉得这分明是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专家点评:权威心理根源——权力腐蚀+传统礼教+传统体制

    美国老牌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丈夫曾死于斯大林政权的迫害。在谈到权力对人的危害时,斯特朗说过这样的话:“权力是会腐蚀人的。”不管这话从这位深受其害的女记者嘴里说出是否有偏见,但谁也不能否认:权力,作为至高无上的象征,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腐蚀性。

    加上在我国,儒家礼教的盛行又对权威思想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孔子在谈到如何治国时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又提出了有教无类论,鼓励平等竞争,讲究谁有本事谁上,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就起用谁。然而,尽管孔子说的君臣父子在当时的社会是为了明确人的责任和分工,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后来封建王朝的当权者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只强调了礼教中的等级秩序,却抛弃了有教无类中的平等思想。

    传统体制中的论资排辈一再强化了权力的威严,各种政治运动也培养了人的从众心理和人们对权威的盲从性。这一切都从客观上助长了权威思想的猖獗,而对那些看重权势的人,权力自然成了他们的腐蚀剂,他们自己也做了权威思想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就像实例一中的夏老,退休后又返聘,本是件好事,但由于依然没有从权力的惯性中走出来,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因此,本该快乐的生活变得不快乐了。

    实例2

    人物档案:

    刘华(化名),男,68岁,退休国企干部

    刘华退休已经好几年了,可心里的失落感依然十分强烈。退休前,他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可以说权倾一方,过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但在退下来之后,门前冷清了,电话不响了,每天接触的人除了老伴儿还是老伴儿,刘华觉得自己的心空了,心情非常压抑,脾气越来越坏,平时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对着老伴儿发火、摆脸色,还对老伴儿管头管脚,反正是什么事都得顺服他。

    刘华刚退下来的时候,就向老伴儿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她马上退出老年迪斯科队。原因很简单,“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又蹦又跳,不像话!”其实老伴儿参加这个老年迪斯科舞蹈队已经两年了,先不说她和队里的那些老哥老姐们处得很有感情了,更主要的是自从跳舞以后,她觉得自己的心情和身体都比以前好了。以往刘华工作忙,对这种事从不发表意见,可他一退下来却把小事也当事儿了。老伴儿没办法,只好向他妥协。接着,刘华又下了一道“圣旨”,要求老伴儿跟他一起学习书法,虽说老伴儿对书法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但她还是听从了刘华的安排。

    长期以来,刘华不仅在单位里说一不二,而且在家也是相当威严的,所以老伴儿早已习惯了什么事都顺从他的意思办。平时除非遇到比较重大的事情,否则刘华一般很少和老伴儿聊天谈心,对家务事也从来不闻不问,他总觉得自己做这些芝麻琐事有失尊严,即便是退休了也不例外。

    这天早晨,刘华的老伴儿准备出门去买菜,经过客厅时,她看到刘华正坐在沙发上抽烟,心想他总这样闷在家里对身体不好,怎么也得出去活动活动、散散心吧,不如叫上他和自己一起去买菜。可她还没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刘华就已经火冒三丈了,从沙发上跳起来,声色俱厉地说:“你说什么呢?让我和你去买菜?你竟然让我去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这怎么可能!”老伴儿觉得有些委屈,忍不住小声回了句:“我也是为你好啊!再说我又不是请来的保姆,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就该我做,你就不能做一点儿?”刘华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婆跟他顶嘴,他最痛恨别人顶撞自己了,通常都是他凶别人,别人从不还嘴。所以这时刘华的火儿更大了,他一脚踢翻茶几,冲着老伴儿大吼:“什么时候轮到你对我发号施令了?”眼看着刘华的怒不可遏,他老伴儿再也不敢说什么刺激他的话了,连忙一个劲儿地向他赔不是,这才让刘华的怒火慢慢地平息了下来。

    专家点评:权威思想根源——权力腐蚀+男权教育

    有一种人,对他们来说,权威心理是表象,歧视女人才是根本。而且他们对女人的歧视并非发生在掌权后,即使没有权力,他心里对女人仍怀有潜在的鄙夷和敌对。这一方面来自于权力对他的腐蚀,不管他还在不在位,他仍是官气十足,认为我就是比你强,你就得听我的;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教育,例如,夫为妻纲,夫唱妇随。

    这种男人的特点是,他们看起来阳刚气十足,其实心里很脆弱,特别需要感情上的关爱。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陷入到敌视女人的误区,他们亲近女人的正常需求往往伴随着恐惧感。他心里总有一种潜在的惧怕,认为如果我爱一个女人,她就有可能伤害我;一旦我给她爱的力量,她就会成为压在我头上的人。

    为缓解心里的恐惧,这些男人通常会在意识里削弱女人的力量。他暗自认为,如果他能剥夺女人的自信,她就会变得软弱,从此依赖他,离不开他,他就消除了被抛弃的恐惧感。于是他想呵斥她就呵斥她,想伤害她就伤害她。结果是,他们的女人不仅是他情爱的对象,这些紧张、矛盾的情感也使女人成了他恐惧的焦点。

    更有甚者,他对女人的歧视在其掌权时还有所收敛,因为那时他的恐惧可以在官场权威中得到缓解。反倒在退休后,他失去了手中的权力,心里的愤怒越发火爆,心里的虚空也越发厉害。就像实例二中的刘华,这种时候,女人自然成了他的出气筒,他也只有在欺负女人的病态中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与实例二中的讲述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男人都可以耍弄权威,也有很多女人似乎是自愿地服从了男人的权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百拇医药(黄薇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