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51264
肺心病患者如何平安过冬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9年第1期
肺心病患者如何平安过冬

     冬季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是最难过又必须面对的“关卡”。由于近几年出现所谓的“暖冬”,气候时冷时暖,飘忽不定,更是给这类患者带来新的挑战。既往相对单一的预防措施——保暖防寒——已难以确保患者顺利过冬,预防措施也应与时俱进地调整为综合防范。对于肺心病(此处指慢性肺心病)患者情况则更复杂,由于其病因多达40余种且并发症严重,使得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难以简单操作。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因制宜,减少复发

    所谓三因制宜,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总体来说,保暖防寒是冬季预防的原则,但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这段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内,并不意味着只是保暖防寒。比如秋末冬初,可以不必急于添衣,民间“春捂秋冻”的道理就在于此,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深冬时节,则应避免晨起的户外活动,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但南方患者不必像北方那样深居简出,可以适当开展户外运动。有条件的北方患者可以选择到南方过冬,提倡的“孔雀东南飞”正是基于此理。

    在冬季,由于空气干燥和大气污染,更多的阴霾天空笼罩下越发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度日如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变大,粉尘更多,这些因素直接刺激患者呼吸道有如雪上加霜。因此,要尽量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去公众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必须外出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围巾。另外还要注意勤洗手,热水泡脚,避免劳累。

    这些做法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感冒和肺部感染。因为感冒和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最常见的诱发与加重因素。寒冷气候时,人通过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损失,而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血压升高。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会加重本已虚弱的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坚持治疗,未雨绸缪

    临床发现许多老病人自以为“久病成医”,经有效治疗达到稳定期,便自行停止治疗,结果导致疾病的复发。而每次复发都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叠加式的难以逆转的损害!所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延续性意义重大。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意义在于巩固疗效、减少发作、减轻痛苦、节省成本。其中,有条件者应坚持家庭长程氧疗(16~17小时/天),这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发作次数,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高峰年龄为60~70岁),普遍存在发病隐匿的临床特点。如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多不表现出典型的发热和白细胞升高,而是以精神不振、乏力纳差与痰的性状改变为多见。所以,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增强意识,提倡“三早”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带给患者与家庭的痛苦、社会的经济负担均是十分惊人的。我国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0.46%。从肺部基础疾病发展为肺心病,一般需要10~20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个体无力改变某些因素(如空气污染)的情况下,“三早”——早检查,早确诊,早干预,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肺心病发展过程中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适当治疗,患者的心肺功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与被动吸烟的人,长期暴露于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人(如教师、厨师等),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应提高防范意识。及时检查肺功能、心电图等,做到早确诊,早干预,将身体的、经济的痛苦和危害降到最低。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根据这一观点衍生出“冬病夏治”的理论和方法。长期临床实践已证明了这种治法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总之,坚持稳定期的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轻松呼吸,贵在坚持

    焦虑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常会出现浅快呼吸,导致通气无效腔增大,增加了呼吸功耗,使患者因此改变了呼吸肌的使用方式,将最有效的通气压力产生于肋间肌而非膈肌。因此,除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外,在纠正缺氧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控制性呼吸训练——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是改变这种趋势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取仰卧、半卧位或坐位,一手置腹部一手置胸部,经鼻腔深吸气,同时向上隆起腹部并使手感知。呼气时手下压腹部,通过缩唇(吹口哨状)缓慢呼出。每分钟8次。每日练习2次,每次1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争取成为自然呼吸习惯。, 百拇医药(张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