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怡情益寿
编号:11790376
我的健康我把握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9年第7期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健康长寿,但六十花甲、七十古稀的人生旅程中,不可规避老年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会日渐衰退,防御机制低下的自然规律。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高发于秋冬季节,对此老年人都很明确,而往往忽视或淡化夏季仍可发生或加重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患心脑血管病,其中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并且40万以上的人因患病而猝死。事实证明,每当盛夏酷热、潮湿、气压低时,医院里因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而到急诊就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这就说明每一位老年人同样要重视并接受夏季的“季节考验”。据气象学研究报道,半数冠心病患者遇冷可发生心绞痛,并有七成发生心肌梗死。另外气温的骤冷骤热可使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加40%~50%。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季节与气温的变化会对心脑血管病产生怎样的影响;时值夏季,我们又该如何安度这个季节呢?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无论在何季节,都与气温的突然“寒变”或“热变”密切相关。

    寒变
, 百拇医药
    如在寒风凛冽的严冬风餐露宿,或由温暖如春的室内单衣外出。在酷暑难耐之时,突然置身于低温的居室,或以冷水沐浴,图一时之快。这些都可使末梢血管收缩,外周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左心室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增大,使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同时冷刺激还可激发脑血管痉挛,脑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使血压升高,易产生脑血管意外。寒冷还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又可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急性心衰或猝死。

    热变

    盛夏酷热之际,人体生理体温调节中枢可令体表血管扩张,通过出汗而达到散热。保持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目的。但由于出汗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使人体血容量不足,血液易于黏稠,使血黏度升高,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极易形成血栓,产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此外,烈日炎炎,易使情绪焦躁,影响睡眠与休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产生心律失常或心脑血管意外。炎热及大量出汗还可使血管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出现血压忽高忽低,轻则使人感到头晕、心悸、嗜睡,重则可以引起休克或昏迷。
, 百拇医药
    我们已经了解了气温的突变与心脑血管病的密切关系,那么时下已进入夏令,我们该如何面对并接受这方面的“考验”呢?我认为广大老年朋友不妨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 调摄温度

    在持续高温(气温>33℃)及闷热的气候条件下,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防止中暑。也不要长时间在树荫下或过道里睡觉,以免着凉感冒。要随时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使用空调或电扇者,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4℃~26℃之间,调温不能太快,也不能过低,并注意适时通风换气,防止室内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孳生。

    2 谨防“风寒”

    


    在天气闷热或劳动锻炼后大量出汗时,切忌“汗出当风”或冷水沐浴,否则容易诱发感冒,或因全身血管急剧收缩,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 百拇医药
    3 科学“补水”

    夏日出汗及其他非显性失水量增多,要求每日进水量约2500毫升,才能补充体表散热及出汗之需,喝水宜少量频饮,不能等有口渴感觉后再“补”水,因这时体内已明显缺水,血黏稠度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不利。

    4 均衡饮食

    盛夏时令,人的胃肠道血管扩张,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也相应减退,所以饮食仍以清淡、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为宜。应注意饮食卫生,并少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对有苦夏的一些老年人不妨可多食一些绿豆、白扁豆、养麦,豆类、苦瓜、西瓜及荷叶粥等清暑利湿食品。

    5 怡情悦志

    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难免使人心烦意乱、情绪焦躁。这对于那些已有心脑血管病又是A型性格的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过关”。如何过好关,命运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要戒“焦”戒“躁”,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所谓“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6 合理运动

    我们主张在运动前先测量一下血压,只有在血压正常的前提下方可外出做一些打太极拳、散步等比较稳妥的运动,忌烈日下为锻炼而锻炼,导致中署发生,危及生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而自己又是决定自身生命的主宰者,在充分认识季节与气温变化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影响后,我们应该顺应四时变化,尤其当前安度盛夏,就要主动调节衣食住行,使“我”适应大自然变化,才能做到与健康同行,以安度晚年。, 百拇医药(黄柳华)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怡情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