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09532
改变老年人的自怜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11年第1期
     改变老年人的自怜心理

    老张今年66岁,他的一大“爱好”就是向别人抱怨自己的“不幸”:子女的收入没有朋友的孩子高;子女不像其他家的孩子那样经常来探望自己;当年不如自己的人,退休工资却拿得比自己高;自己的住房也没有别人的大,等等。抱怨的时候,经常越说越觉得自己可怜,直到眼眶发红、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为止。其实,老张的条件在同龄人中是不错的:一子一女都是事业单位的骨干,工作也稳定;他本人每月拿着一笔不低的退休金;生病了有医疗保险……可是老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上,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心烦、失眠,身边的朋友也对他敬而远之,往往老张一开口,大家都躲开了,觉得他想不通,“明明挺好的,干吗‘故意’说得那么惨……”所以,我们都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

    河南 老伍

    老伍同志您好!

    生活中,像老张一样喜欢“自怜”的老人其实不在少数,他们遇见人不说别的,先诉苦:孩子不如别人的有出息、家人不关心自己、自己的正确意见总不被采纳、自己的合理要求总得不到满足……似乎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就是他自己。因为自怜,他们的心理感受和现实生活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因为总是关注自己的不幸经历,经常诉说,人生中的幸福就容易被忘记,于是形成恶性循环,似乎人生真的就只剩下“痛苦”了,正如您提到的老张一样,他已经陷入深深的负性情绪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祥林嫂”类型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受欢迎的,自怜的老人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使大家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于是老人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小、朋友越来越少。
, 百拇医药
    其实,就像超市里排队等付款时,我们经常会感觉隔壁的队伍比我们自己的这个队伍前进得要快一样,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别人的生活似乎比我们的生活更光鲜,于是在比较中迷失自己。

    老年人的自怜一般有两种原因,和其发展阶段有关。

    第一阶段:“假性”自怜阶段本阶段的“自怜”,内在的原因往往是希望获得理解,维护自己的“自尊”。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于是会利用各种可能的场合,向大家解释造成这种状况的各种“不可控”的原因,表现为自怜,如:向大家抱怨没碰上好领导的原因很可能是想表示“我退休时级别低是领导的原因造成的,其实我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抱怨子女对自己不孝的原因很可能是“我是一个很尽责的家长,我为子女付出了很多”。

    第二阶段:“真性”自怜阶段随着自怜时间的延长,老人会产生抑郁情绪,在这一阶段,他们已经很难意识到自怜最初的维护自尊的目的,而是深陷其中,出现习惯化的自怜。此时,老人因自怜产生自卑,而自卑又进一步加重自怜,从而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 百拇医药
    改变老年人的自怜心理,一方面需要老人自身做出努力。首先,老人不妨分析一下自己自怜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的没有?自怜给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其次,老人应该意识到,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生活既有精彩也有缺憾,关键看我们自己怎么去看待了:“也许我的领导没有把我安排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但我因此而有了更多空闲时间:也许我的住房没有别人的新,但老小区的人之间彼此比较熟悉,适合聊天……”有时间,我们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中精彩之处到底在哪里。另一方面,对伴有抑郁的老人,其家人和朋友应积极建议他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老人自怜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醒他一下,“您又自怜了……”“您和我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话语可以帮助老人认清他自己的状态,并促进老人对自己的反思,最终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自怜的阴影。

    唐云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