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82320
冬至似大年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11年第12期
     连星贯初历,令月临首岁。

    荐乐行阴政,登金赞阳滞。

    收凉降天德,萌华宣地惠。

    司瑞记夜唏,书云掌朝誓。

    ——南朝·袁淑《咪冬至》

    古时极重冬至节,甚至将它与春节相提并论。“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人们对冬至倍加重视,把它看得和“岁首”一样重要。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据记载先秦以冬至为岁首,君王每逢冬至就不再过问国政,百姓也可以在家听五天音乐。汉朝时逢冬至官场要举行贺节之仪,并放假休息,民间要对父母尊长拜节。
, 百拇医药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曰南至,曰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另外民间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冬至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雪)。

    冬至中主要活动是过去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礼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至数九九,民间把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隔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合起来共是九九八十一,81天之后春天就来到了。冬至画九九消寒图,古代人发明了画九九消寒图的民俗游戏,帮助人们度过漫长、寂寞的冬季。在南方沿海地区还有“门贴圆仔”的习俗。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日,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 百拇医药
    至于冬至饮食活动,清代江西漳浦地区,“冬至日人家作米丸,家人团栾而食,谓之添岁”。如《四民月令》所说:“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共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冬至饮食,除了上面提及的米丸和黍糕外,还有冬至馄饨、冬至红豆粥、冬至水饺、狗肉、圆仔汤等。

    冬至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在冬至日有吃馄饨的习俗。冬至食馄饨大约盛行于宋元时代。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说:“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绘杭州人过冬至节时说:“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饷先则以馄饨,有‘冬至馄饨年博托’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

    中国古代的历法,常以冬至为历元,此时被看做是天体运行之始,在此之前,古人认为宇宙是一种混沌状态,即“天地浑沌如鸡子”。《燕京岁时记》解释馄饨成为冬至食品时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食之。”由此可以看出,冬至吃馄饨,是为纪念天地变化,宇宙运行。
, 百拇医药
    冬至狗肉

    传说当年刘邦被匈奴单于围困于平城,粮绝无可充饥。在冬至这一天,大将樊哙弄到一条狗杀了送给刘邦吃。刘邦为了不忘匈奴的围困之仇和大将樊哙的功绩,回到长安后,每年冬至必食狗肉。民间效仿遂有冬至食狗肉之俗。到今日,冬至食狗肉的习俗仍在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及两广一带流行。狗肉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在天气最寒冷的冬至食狗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热量,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冬至红豆粥

    冬至之日吃红豆粥之俗,一千六百多年前已有,据说是为了预防瘟疫。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粥以禳之。”

    冬至粥

    朝鲜族民间传统饮食,冬至日每家都要吃小豆黏米面丸子粥,称“冬至粥”。因丸子像小鸟蛋,故亦称“赛尔心粥”,即“小鸟蛋粥”。民间认为冬至不喝冬至粥,容易生病和衰老。有的人家在黏米丸子里放一枚小硬币。吃到者被认为有福气。
, 百拇医药
    冬至饺子

    在河南、苏北、山东等地,有“冬至吃水饺,不再冻耳朵”的民谚。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冬至日有吃水饺的习俗。

    东汉时,一代名医张仲景医术高超,对许多疾病都能做到药到病除。有一年,他的家乡天气十分寒冷,许多人的耳朵都生了冻疮,求医者络绎不绝。张仲景吩咐弟弟在院中搭起个棚子,在棚中盘一大锅,把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一起放在锅中熬煮,再把用面皮和羊肉包成的“娇耳”(即水饺)放到锅中煮熟。每个生疮者可领一碗药汤和两个“娇耳”。张仲景把这种药称为“祛寒娇耳汤”。病人吃了祛寒娇耳汤之后,只觉得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疮很快就好了。

    因张仲景施舍“祛寒娇耳汤”的日子恰好是冬至,而他又在冬至日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冬至这一天吃水饺。冬至吃羊肉水饺可驱寒进补,此俗在豫、鲁、苏、皖等地一直流行。, 百拇医药(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