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6026
深圳市南山区1~4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王雅妮
第1页

    参见附件(276KB,2页)。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2003年采集5个行政辖区健康人群血清437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7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000,保护率75.51%。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均<85%,GMT水平不高。结论 存在麻疹流行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基础免疫,提高初免和再免质量,寻找影响免疫成功率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为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发病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麻疹免疫预防工作,有效控制近年来麻疹的流行,于2003年抽检了437名1~40岁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IgG抗体水平的调查,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随机抽取5个行政辖区1~40岁健康人群共437名(男性255名,女性182名)。采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后置-20℃冻存,成批送检。

    12 实验方法和结果判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所有试剂盒均购自德国维润公司。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1∶800为达到保护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麻疹抗体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群抗体水平

    在437份血清中,麻疹抗体阳性414份,总阳性率为94.74%,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000;达到保护水平330人,总保护率75.51%。

    22 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男性人群麻疹抗体GMT为1∶10 08,女性1∶990(t=0.143,P>0.05),男性抗体阳性242人,阳性率为94.90%;女性抗体阳性172人,阳性率94.51%(χ2=0.0335,P>0.05 )。男性抗体达保护水平者190人,保护率为74.51%,女性抗体达保护水平者140人,保护率为76.92%(χ2=0.334,P>0.05)。经分析,男女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及GM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略)

    23 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在7个年龄组中,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4~6岁及31~40岁2组,均为100%,最低的是26~30岁组,为86.44%。保护率最高的是16~20岁组(82.76%),最低的是26~30岁组(66.10%),各组保护率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047,P>0.05)。GMT最低的是7~15岁组(1∶776),最高的是31~40岁组(1∶1 418),各年龄组间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92,P>0.05),见表2。表2 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年龄(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人群437名,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 000,抗体阳性率为94.74%,但保护率仅为75.51%。一般认为,麻疹抗体水平越高,抗病能力越强,麻疹抗体滴度<1∶800时,仍有被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故南山区仍有相当部分人群处于低抗体水平,抗病毒能力弱,有被野病毒感染的可能。

    Albrecht等[1]对麻疹初免儿童进行了再免的观察表明,再免的反应有三种类型:(1)再免前能检出抗体的儿童对再免无反应;(2)再免前检出低抗体水平的,呈继发性免疫反应。(3)再免前抗体阴性的儿童呈原发性免疫反应。在诸暨麻疹疫苗免疫研究基地[2],也曾比较了420名再免前具有不同抗体水平的人再免后的效果,结果也表明再免的成功与否与再免前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3]。调查发现,1~3岁组与4~6岁组比较阳转率、保护率及GMT均差异无显著性,需要对我区麻疹复种成功率做进一步探讨。

    麻疹发病与麻疹抗体滴度呈剂量-效应关系[4],麻疹抗体阳性并非代表其保护性,当人群抗体水平较低时,即使抗体阳性率较高,一旦有传染源侵入也易发生爆发。有报道认为,麻疹IgG抗体滴度在1∶800时仅能保护不致显性感染,仍不能避免隐性感染,1∶3 200为50%隐性感染保护滴度,而1∶200则无保护能力[5]。本次调查资料显示,我区有将近1/4的人群处于低抗体水平,尤其7~15岁组和26~30岁组,无论是GMT还是保护率都较低。监测结果与近年来我区麻疹发病年龄后移以及患者年龄构成的改变的特点相吻合。因此应加强成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免疫保护,以提高群体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Albrecht P,Ennis FA,Saltzman EJ,et al.Persistence of mateinal antibody in infants beyond 12 months:mechanism of measles vaccine failure.J Pedi Pediatr,1977,91:715718.

    2 诸暨麻疹疫苗持久性研究协作组.麻疹疫苗再免疫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9,69:392395.

    3 刁连东.麻疹.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78.

    4 沈月根.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与感染麻疹情况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94.

    5 魏兴武,苏黎,叶永青,等.婚前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24925.

    6 贾伯成计划免疫冷链接种前后达川地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0,3:304305

    作者单位: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联合医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