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548068
在“纸钢琴”上起飞的钢琴王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06年第11期
     孔祥东,著名钢琴家,1968年生于上海。1988年在美国获吉纳巴考尔国际比赛金奖;1992年在澳大利亚悉尼获国际比赛金奖及四项特别奖。2001年当选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孔祥东的母亲林幼陵从小酷爱音乐,并决定教儿子学钢琴,想把他培养成“中国的李斯特”。

    由于家里生活拮据买不起钢琴,林幼陵就把钢琴的琴键画在硬纸板上。那时孔祥东才刚刚5岁,“纸钢琴”在他的小手指上发不出任何声音,是妈妈亲口唱出的优美旋律把孔祥东带入了音乐殿堂的大门。

    一年后,林幼陵决定买一台二手钢琴。她走东家求西家,十元八元地借,最后凑足了850元钱。这笔钱在当时意味着全家人要在十几年里忍受偿还债务的煎熬。

    买了钢琴以后,家庭生活更加艰难。林幼陵和丈夫不久也离异了。孔祥东的老师知道林幼陵的事情后,便不收他的学费。林幼陵就主动给老师们做流行服装。每天晚上,儿子在这边弹琴,她在另一边坐在缝纫机前做活计。

    林幼陵给儿子规定了每天弹四五个小时的任务。而贪玩的孔祥东在卫生间里放了两把玩具手枪,每隔十几分钟就去一次卫生间。母亲发现儿子在捣鬼后,非常生气。孔祥东见妈妈气得浑身颤抖,抱着妈妈的大腿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贪玩了,一定好好弹琴。”

    后来,孔祥东升入音乐学院附中。17岁那年,孔祥东在北京参加了全国钢琴比赛。赛程结束后,他借了一辆自行车到天安门广场看比赛成绩。他挤到人头攒动的人群里,心情特别紧张。当看到自己得了第一名的时候,马上去找电报大楼,他要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妈妈。当时拍电报一个字要花一角钱,于是他只写了四个字:“我得第一”。林幼陵收到这四个字的电报已泣不成声。

    当时每月36元的工资已无法继续支撑儿子的学业,41岁的林幼陵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来到日本东京,从事服装设计。

    不久,孔祥东获得了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到大洋彼岸求学。孔祥东刚到美国就在一次钢琴比赛中获奖,赢得了19个国家112场音乐会的合同,从此他走上了一个职业钢琴家的道路。年仅20岁的孔祥东一个人提着大皮箱奔波在世界各个大城市里,他思念家乡,更思念远在日本的妈妈。他两三天给妈妈打一个电话,除问候母亲外,还请教炒菜要放多少盐,怎样下一碗西红柿面条……

    如今的孔祥东每年都要参加100~130场音乐会的演奏,他还在上海成立了“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母亲林幼陵也回到上海接手艺术中心的管理工作。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上网、转载和摘编), 百拇医药(方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