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766687
“身后孝子”不足取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5日 《老同志之友》 2009年第8期
     事情就发生在同一条弄堂里:一对平素很孝顺父亲的姐妹,因为操办父亲丧事从简,没广邀亲友,也未办酒席,竟被一些邻居背地里讥讽为“死人不管”“太吝啬”;相反,另一家的子弟,母亲在世时对她喝来叱去,视作累赘,人一死却大操大办起来,光酒席就摆了十几桌,于是周围的人纷纷报以“多孝敬呀”的喝彩—这两个鲜明对立的事例,其实反映的是存在于相当范围的两种对立的思想:尽人子之孝,应当在老人生前,还是在他身后?

    从儿孙这一面来说,当一名“身后孝子”自然容易得多,因为他不需要成年累月耗费无穷尽的精力,只待最后来个“一次性投资”,取得风光体面的效果就行。“低投入,高产出”,无疑是一条“尽孝”捷径呀!然而从老人那一面来说,人死了,一瞑不视,百事不知,你大鱼大肉置办,洋洋洒洒祷祝,弄得再“风光”,又干他何事?

    图实不图名,便该做“生前孝子”。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服侍,还有精神上的尊重与抚慰,多少事情在等着儿孙辈趁老人健在时尽心出力。即使在生活好转起来的今天,绝大多数老人已无饥寒之虞,但晚辈的服侍和敬重仍将给他们人生旅途以有力的支撑。倘若不赶在生前,而凑在死后,所有这些“孝敬”便是迟到的,落空了。所以西方作家乔治·查尔兹这样劝谕他人:“切莫把你的爱和体贴锁在雪花膏盒内,直到你的朋友去世才打开。我宁愿去世后灵柩上没有鲜花,我宁愿在去世后葬礼上没有颂词,也不愿在生之时得不到爱和同情。”他说得对极了。

    必须明确,体贴、关心、孝敬,这些都是逝者不需要,只有生者才需要的,因而只有不迟到才有意义。, 百拇医药(闻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