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3490
提起她,谁都伸出大拇指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11年第3期
     婆婆偏瘫,她坐火车从郑州跑到江苏,去伺候婆婆。30天后,她又把老人带回了郑州,这一照料,就是三年。在国棉四厂家属区,提起董爱华,居民们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

    1956年,陈阿荣和陈桂初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夫妇二人离开江苏,落户郑州。那一年,他28岁,她23岁,风华正茂。55年后,他已老态龙钟,她瘫痪在床,但让他们深感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好儿媳。这个好儿媳就是董爱华。

    董爱华今年48岁,认识陈阿荣时,他因工伤失去了一条腿,可她还是嫁给了他。丈夫不能工作,每月仅有几百元补贴。好在她是国棉四厂的职工,儿子又很懂事,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公婆退休后回到江苏,跟随小姑子生活。2007年,婆婆患上了脑血栓、哮喘和半身不遂。小姑子分身乏术,董爱华请了一个月假,带着儿子去了江苏省江阴市。

    在医院里,她一边给婆婆洗澡、洗衣服、理发、喂饭,一边惦记独自在家的丈夫。一个月后,她决定把公婆带回郑州照顾。

    因83岁的公公身体不好,丈夫又有腿疾,回郑州后不久,婆婆去了养老院疗养。

    今年5月3日凌晨1时许,家中电话突然响起,是养老院王院长打来的,王院长说:“你婆婆高烧42℃!”她火急火燎地跑到养老院,从5楼背下婆婆送到医院。最终,婆婆转危为安,而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已是上午8时。

    王院长说,院里来照顾老人的都是子女,她是唯一来照顾老人的儿媳妇。她来得很勤,来了就帮老人洗澡、理发、换衣服……

    由于养老院开饭比较早,董爱华每天早上5时30分就赶到养老院,给婆婆喂饭。王院长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像这种情况,自己的儿女都不一定做得到,做媳妇的做到这一步,真的很难得。

    提起儿媳妇,瘫痪在床的78岁婆婆陈阿荣捂着胸口,流泪了。陈桂初解释,妻子偏瘫不能说话,但她心里明白:“儿媳妇跟自己的女儿没啥两样,她哭,已经是对儿媳最好的评价了。”

    在国棉四厂家属区董爱华家,记者了解到,董爱华全家,只有她24岁的儿子买了手机。不足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大房间给了公公,小房间董爱华夫妇居住,1.8米的儿子只能在阳台上搭一张钢丝床。

    儿子说,妈妈有点“刀子嘴豆腐心”。爸爸身体不方便,家里基本都是妈妈在操持。三年多了,妈妈每天下班回来还要做饭、洗衣服、去养老院送饭、照顾奶奶。“我找媳妇也要找我妈这样的。”儿子说。

    董爱华的事儿,国棉四厂家属区很多居民都知道。小区里的赵大妈说:“提起她,谁都伸出大拇指。我今年已经61岁了,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好媳妇,这一辈子就知足了。”, 百拇医药(王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