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1
编号:13706126
呵护“非遗”活化石,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141
     “非遗”传承人,犹如人类传统文明的活化石,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国宝”。然而,随着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连带地将传统的民风民俗也改变了,使“非遗”面临着新的危机……

    某山村,一场皮影戏正在上演。唱戏的是两位老人,一位在白色幕布后闭目端坐,嘴里哼着唱腔、道着对白,双手准确无误地击打着乐器;另一位面对幕布,手不停脚不歇地,一边演着自己担负的角色,一边和着唱腔道白的剧情与节奏,将手中的皮影提携得丝丝入扣……

    像皮影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老手艺,是国家的瑰宝,我们的精神家园。而“非遗”传承人就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那么,我国当前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情况如何?传承人的生存状况怎样?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现状扫描

    “非遗”活化石的生存困境

    “非遗”传承人,如人类传统文明的活化石,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国宝”。但目前这些“非遗”活化石却遇到三大生存困境。

    困境一:年龄偏大

    从2007年至今,文化部共公布了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然而遗憾的是,这其中滩头年画的钟海仙和李成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