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662859
退休后,她与诗歌有了不解之缘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8期
     86岁的退休小学教师张蕴昭在她漫长的人生中,有着苦涩和悲戚。她的第一个丈夫在她中年的时候被车祸夺去了生命。她的第二个丈夫,由于男方子女的阻扰,他们只得劳燕分飞。如今她独自一人住在浙江湖州南浔老年城的老年公寓。但是生活的磨难没有使她颓唐,她说这是因为几十年来,有诗歌陪伴着她。

    张蕴昭年轻时就喜欢读诗,只是由于教学任务重,只能做一个爱好者而已。退休后,经历过世事沧桑,浑身伤痕累累的她感到分外的苦闷。这时,《诗刊》函授学习班正在招生,于是花甲之年的她以虔诚的学子态度,参加了学习,一学就是22年,这其中有的是为了学习知识,有的则是她觉得诗友们在一起不仅能切磋诗道,还能相互鼓励。

    张蕴昭每天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她从诗歌的基础理论开始学习,同时从生活中寻找题材。自那时起,至今她整整写了25年,写了近千首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诗歌使她追思曾相濡以沫的逝者,也使她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遭遇。诗歌更使她张开思绪的翅膀,使她思考生存的意义,也使她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是的,诗歌改变了张蕴昭对生活的态度。本来多愁善感的她,加上生活的坎坷遭际,使她曾一度想离开人世。但自从她与诗歌结缘后,她觉得“一个人拯救自己的方法有许多种,养鸟种花,钓鱼遛狗,下棋打牌等等均是。我将读书写字作为拯救自己的方式,因为这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

    于是张蕴昭将世界看为一本摊开待读的感性之书,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和感悟。在她已经公开发表在《诗刊》《星星》杂志的一百多首诗里,以及她已出版的《思绪的飘带》《江南水韵》《宿命的掌纹》三本诗歌集里,有着悲凉的《致亡夫》《我和阎王拔河》;也有着对江南水乡的眷恋《我的故乡在水之湄》《乌篷船》;还有着具有深邃哲理的《凄婉也是一种美》《命运》;更有着她对幸福安康的向往。她写的《幸福似一尾金鱼》深情地倾吐着她的企盼:“谁都渴望幸福,谁都在追求幸福,有的人拥有了,有的人穷一生的精力追求,而那幸福的亮度,始终距离一步之遥。一辈子握着幸福的人,是一个功夫很深的人。”近年来,她还相继写了不少歌颂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诗歌,有的诗歌获得了省市级的奖。

    张蕴昭的诗是她的思想的结晶,这些年来她深感时间的宝贵,她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她说:“当我的意念,我的笔在诗海里漫步的时候,心里就很平静,忘记了过去的艰苦跋涉,忘记了命运对我的不公,忘记了现实中的烦恼。诗是心灵的净化剂,只要与诗同行,生活就很充实。”是啊,自从有了诗情的寄托,张蕴昭驱走了心中诸多的凄苦和失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她经常兴致勃勃地参加区里和老年城举办的各种赛诗会,还辅导年轻人写诗作文,她还学会了电子琴,吟诗放歌其乐融融。

    对于张蕴昭的诗歌,她的同乡,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认为有真情实感,是“幻想之花,心灵之果”。而湖州籍著名诗人柯平在看到她写的《江南水韵》中的《缘分,这模糊的铜镜》时竟拍案叫绝,说真是把江南写活了。而对张蕴昭来说,她对诗歌之所以视作生命,是因为“只要有诗歌熏陶,忧伤就能美丽,烦躁就能怡然而安……” (谢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