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662881
旅游赏联增雅兴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8期
     我是对联爱好者,外出旅游,每到一处,总问导游此处有无名联可供欣赏。

    有一次,到上海参观世博园,老友请我到豫园得月楼品尝小吃。一副对联映入眼帘:“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我马上将此联抄写在本子上。老友说:“这副对联是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为此楼撰写的。”我说:“你看,这副联语脱俗之处就在于他不写此楼如何的富丽堂皇,而是直切楼名,又含哲理。即使楼很高,也挡不住蓝天白云,也只能任凭它随意飞过去,水池虽然很小,但它却能将明月送来。这副对联所阐明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正思绪间,老友问我:“这里饭菜味道如何?”我说:“这副对联很有品味。”老友大笑:“联痴啊,联痴!这顿饭让你白吃了。”

    次日,老友陪我游杭州西湖。他说:“那里名联很多,足够你抄一大本。”到了杭州一看,果然如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西湖冷泉亭撰写的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上下联均以设问的方式引起游客的思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清代学者俞曲园携夫人、女儿来此游玩。俞曲园对曰:“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改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他女儿对日:“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曲园惊问:“项字何指?”女儿答道:“不是项羽将此山拔起,安得飞来?”言之有理,项羽《垓下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不是有力的证明吗?

    由此我又联想到清代龚学海为贵阳市花溪公园飞云阁题写的相似的对联:“洞辟几时?问孤松而不语;云飞何处?输老鹤以长闲。”这两副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问过之后,又把飞云阁周围的“孤松”与“老鹤”人格化。我认为两联虽然都是问而不答,但飞云阁的联语更富有诗意,耐人玩味。

    回来时路过济南,下车到大明湖历下亭游览,亭柱上有副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我对同行的人说:“此联是唐代诗圣杜甫来济南,当地文人士绅请他来此亭饮酒赋诗时的应酬之作,并无太大含义,还是到别处看看。”在小沦浪亭看到清代刘凤诰写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家对这副对联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此联语言简练,笔调名快,用荷、柳、山、湖组成了一幅鲜明、幽雅的风景画,堪称佳作,不虚此行。

    由此我又联想到云南昆明大观楼有一副180字的长联,上联写滇池景物,下联写云南历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遐迩闻名,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此联气魄之大,对仗之工,史所罕见,已出专书加以评论,成了名胜古迹与灿烂文化结合的典范。

    伟大祖国的山河,雄伟壮丽;祖国的名胜,奇伟多姿;祖国的文化,灿烂辉煌。我想,在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壮丽多娇的山河之上,配以流金溢彩的对联,使之交相辉映,该让人得到多大的艺术享受。 (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