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655021
人生有梦不党寒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2期
     邬良英今年67岁,家住在重庆市黔江区的大山深处,迈入花甲之年的邬良英除了干家务和农活儿外,还得负责照顾孙女,日子在忙忙碌碌中溜走。她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农妇聊发少年狂,花甲之年操画笔

    事情的变化是从2008年开始的。那年秋天,邬良英用儿子打工寄来的钱买了台彩电,在五花八门的节目中,邬良英对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特别感兴趣。看着看着,邬良英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试着画画?于是,她找来孙女的彩色笔和美术本,开始了创作。经过仔细琢磨,她用了两个多小时画了一幅《母爱》,画中的母子深情地热吻,母亲一脸陶醉,表达了邬良英对母爱的浓浓渴望和思念。邬良英的画线条柔和、形神俱备,让孙女拍着巴掌叫好。

    几天后,《重庆日报》一位编辑来村里找保姆,偶然间发现了邬良英的画,大为赞赏,鼓励她好好画,“将来说不定还会登在报纸上呢!”邬良英创作热情高涨。她白天干农活儿,晚上做完家务,照顾孙女入睡后,开始挑灯夜战。很多时候,全村人都入睡了,独有邬良英在灯下坚守着。

    画画其实特别辛苦。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邬良英的手冻得通红,连画笔都握不住,她就到火炉旁烤烤手,然后继续作画。有时一幅画画好后,她觉得不满意,还会继续画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直到她满意为止。

    老伴儿杨科芹看到妻子着了魔似的迷上了画画,很为她担心,因为她患有脑血管硬化、神经性头痛等病症,不适合长时间熬夜。面对老伴儿的劝说,邬良英说:这是我的爱好,画画让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你就支持一下吧!

    邬良英画画选材广泛,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她就会画下来,而且她还特别喜欢画历史人物。两年间,邬良英的画作有300余幅,其中既有康熙、杜甫、李白、唐玄宗等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山山水水及各种动物。

    邬良英曾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太极乡的集市上去卖过,虽然没卖出去几幅,但很多山民对她的画还是表示了赞许。自学玩雕塑,农家院成了“露天雕塑馆”

    2009年6月,邬良英从电视上看到了一部介绍法国卢浮宫名家雕塑的片子,决定进行雕塑创作。雕什么好呢?邬良英想到每天都是听着公鸡的报晓声起床干活儿的,决定雕只大公鸡。

    邬良英满山遍野地寻找适合创作的石头,找了三天,在她家后面的山腰上找到了一块理想的石头,足有40公斤重,邬良英想找老伴儿帮忙,老伴儿早就对她劳神费心地画画不满,现在看她又迷上了雕塑,就更不乐意了,拒绝了邬良英的要求。

    你不帮我,我就自己来。邬良英有个犟脾气,她把石头费力地装进背篓里,然后三步一挪五步一歇地下了山,三个多小时后,这位倔犟的老太太硬把这块顽石背回了家。

    邬良英搞雕塑是铁了心,她又拉了100公斤谷子到集市上卖了300元钱,然后买了台小型切割机回来。村里人知道邬良英为了雕塑卖谷子的事情,很多人嘲讽她。邬良英不理会外界的风言风语,在院坝中,她照着画里的公鸡,凭着自己的想象,连续奋战了4个通宵,她做的第一个雕像终于成型了,待她涂上相应的油彩后,一只栩栩如生昂首报晓的公鸡,引得家里的几只大公鸡围着这个“同类”转来转去。

    第一个作品成功后,邬良英进行了总结,用石头做雕塑,切割时很难保证稳定,而且切割机声音大,振动得厉害,安全性差,不便于操作。于是,她开始尝试着用水泥、石膏粉做雕塑。

    邬良英创作一件雕塑至少用去一至两袋水泥,每袋水泥27元,邬良英完成一件雕塑的成本在60元左右,家里没有钱,她就10元、20元地攒,两年间,为了雕塑,她先后用去2000多元,对于她贫困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2010年2月,邬良英家里连买种子、米、油的钱都没有了,仅有的钱用来给4个月大的孙女买奶粉,家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邬良英想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创作的办法,那就是用泥土来雕塑。看到母亲把这么多的精力和财力都耗在了雕塑上,儿女们对她大为不满,渐渐疏远了她。

    家人的态度也未能阻挡邬良英对雕塑的热爱,她说拿起雕刀,就像回到了童年,心态也变得年轻。她照样每天都处在创作状态之中,家门前的菜地就是她的天然“工作室”。白天务农没有时间雕刻,她只能放在晚上进行创作,有时还要忙个通宵。有一次,夜里下着大雨,邬良英突然来了灵感,就起床来到院子里,她左手撑伞,手臂里夹着手电筒,用右手进行雕刻。

    邬良英身体多病,患有动脉硬化、神经性头痛等病症,每天要吃七八包头痛粉,为了创作,她一天最多只睡3个小时。不雕刻的时候,她还看《水浒传》、《三国演义》、《醒世恒言》等书籍进行“充电”。

    迷上了画画、雕塑后,邬良英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她在家中的梁柱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千辛万苦搞雕塑,丑女也想见光明。花落之年花又开,美院教授邀村妇办展览

    随着邬良英创作的雕塑越来越多,她的名气不胫而走,十里八村都传颂着这位农村老太自学雕塑的传奇故事。

    2013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一,在重庆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刘景活的大力支持下,邬良英雕塑作品展——《花落花开》,在重庆北碚区如期举行,看着从家里房前屋后搬来的80多件作品陈列在花园的各个角落,邬良英笑得合不拢嘴。

    邬良英的展览进行了一个月,不但接待了数万名游客,连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也前来观摩。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曾对邬良英座猫形雕塑上的肌理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询问,他才得知邬良英是把有纹理的塑料薄膜覆上,这只猫才有如此真实的“肌理感”。张强对此大为感叹,在美院雕塑要学5年,大二才开始学雕像,这位农村老人竟用简单加勤奋的笨拙方式,解决了大部分的理论问题。张强认为,邬良英的作品极尽纯朴和真实,当代艺术太缺乏这种东西了。

    展览结束后,刘景活教授邀请邬良英参观四川美术学院,邬良英专门请刘教授为她在雕塑系楼前留了张影。看着进进出出的学生,邬良英衷心地说:“我很羡慕他们,不过,我现在也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