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651353
精美的石头会“作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4期
     忙碌依旧的退休生活

    章建宏自幼爱好书画,曾师从著名画家罗国玮、洪维勤先生学习国画山水。退休之后,他担任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和金陵老年大学书画院的创作研究员,乐于为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尽一份力。

    退休生活的充实程度丝毫不亚于上班,但只要他有时间,就会写字、画画,卵石画也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创作。

    “我退休那年,与夫人和孩子出游捡得一枚像形石,回家后画就了第一枚石头画《元婴》,很喜庆,有禅意,似寓意我花甲之年又重新开始了新的轮回,我忽然觉得变年轻了,仿佛又回到童年。”于是,章建宏对石画创作的迷恋一发不可收。退休下来第一年就画了七八十枚石头,10年之间陆陆续续画了200枚。

    2013年10月,年近70岁的章建宏从两百多枚石画中选取了149枚,翻拍成图片,收录进自己的第一本石画集,以此作为自己的10年石画的总结。

    “一半是天画,一半是人画”

    说到石头,章建宏便津津乐道。由于热爱石画,他无论走到哪里,主要精力就是看石头。“到新疆,别人都背干货回来,我就背石头,而且一背就是三四百斤”。

    在他看来,每一个地区的石头都不一样,比如新疆的山以黑山为主,树木很少,因为太阳的长时间炙烤,把山石晒得很黑。然而有些地方的石头,是由流水冲下来的,因而石头颜色很白,或者偏绿。

    章建宏拥有一块十分罕见的方石,他在石头的四面分别作画。“方石很难捡到,只有留心大自然的人才会跟它有缘,也才会发现它,虽然它就在那里,但是你不在意;自然就会错过。”

    作画时,章建宏往往会充分利用石头天然的图纹,根据石头的纹理特点加以创作。“石头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给予的矿物质沉积下来以后,形成很天然的东西。如果没有石头的启发,我也许没有这么精美的石画作品。作画时,尽量充分利用石头的本色”。所以,他说自己的作品“一半是天画,一半是入画”。

    学习国画时,章建宏就爱好游历名山大川,因此,留存在脑海中的秀美风景很多,退休后,他待在家里常常翻看书画册“卧游”。这些如今都成为他创作石画的素材。“鹅卵石保留了天然的山川线条,以及山石结构,具有大自然的遗传基因。但如何把学习国画的技巧与石头画相结合,我也经历了一段摸索的过程。”

    赋予石头以性格

    大自然的石头很多,章建宏总能受到石头天然纹路的启发,并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只要留意观察就会发现,每一块石头的厚薄、大小、方圆、残缺、图纹都不相同,各型各色的石头都有,跟人一样。我的石画作品主要就是要表现大自然,表现人和动物。”

    章建宏拿出自己得意的作品,其中最小的石头只有两厘米长,仅有大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但其画面的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壮丽山河与秀美湖景之外,他还创作了一些人物画像,“快乐的老头”“奔跑的刘翔”“背石头的求学贫童”……每一块都富有鲜活的人物性格。由于使用的是国画颜料,颜色是永久的,且会渗透,创作时就需要精心地构思。

    画集中的一组“佞人像”,生动地表现了一组小人的奸邪表情。其中的一幅名为《有眼无珠》的石画上,人物的左眼有一个小洞,好像一只没有眼珠的眼睛,再往口腔里望去能看到他的“咽喉”。他巧妙地利用奇形怪状的石头,表现了生活中小人的丑陋形象。

    又一幅取名为《母爱》的画作,是章建宏有感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则感人故事。一位压在废墟瓦砾中仍用身体护着孩子的母亲,在临终前留下的手机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他在一块石头上画下母亲怀抱孩子的动人场景,以此向母亲致敬。 (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