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646934
就书吃饭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6期
     边吃饭边看书似乎不太卫生,但极为养生,肉体食粮与精神食粮齐下,这更是大满足,所以我是顽固的独食主义者,不喜欢在我看书(吃饭)时有人坐在我对面,或突然打断我。通常在近中午时我会找一家咖啡屋,看书与吃饭同时进行,渐渐地看书变成吃饭的调味品,吃饭变成看书的加值快乐。

    能获选为吃饭时看的书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不能太严肃,否则有碍消化,所以论文、“砖头”书都不在考虑之内;第二,必须百读不厌,每到吃饭必想到它;第三,要能促进食欲,增添吃饭的乐趣。

    姨妈可以说是我文学的启蒙师,小时候一下课便往她家跑,学一点儿钢琴,便去掀饭锅,看饭够不够吃,大声宣告:“我要在这里吃饭!”不管有没有得到同意,便去找书来看,就是要赖到看完书吃完饭,如此把吃饭与读书弄到一起,为此阿姨每个月的伙食费相当沉重。

    黄发垂髫初懂事理时有几本在姊妹间抢来抢去的“吃饭书”是钟梅音的《海天游踪》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前者是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旅游与美食散文的先驱,边读边跟着作者神游与享受美食;后者的人物可爱,故事迷人,都是读不腻的书,以前的书纸质粗糙,还夹有稻草,近闻有浆糊味,因为是吃饭书上面沾满油渍,偶尔还能发现几颗饭粒,百味杂陈,那更像是活色生香的书,即使没封面、脱页、卷边,大家一点儿都不嫌脏,还是抱着抢来的书,躲到床角去做大梦。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从大学时代到现在一直带在身边,苹果绿的书皮已经解体,而我喜欢常常看见它像绿光一样在书架上闪烁,一种神秘的联系,让我们两个不同的女人,有一点点交集,所谓的文学因缘也是至道无拣择,莫名其妙就掉到你头上,当然它也陪我度过许多甜美的吃饭时光。

    有一本书我是丢了会一再买,那就是姚一苇译的《诗学》与卡莱尔的《英雄与英雄崇拜》,前者是我的美学《圣经》,后者谈英雄,也谈天才、先知、艺术家,他提出英雄的两个特质——赤诚与狂热,他说:“历史就是英雄的传记。”“喜欢历史的人,永远不会悲伤哀恸!”当然看这两本书是要坐到书桌那边去的。 (李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