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639626
知青好姐妹 下乡再“插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9期
     2009年9月,60岁的上海知青贾爱春回到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让她难过的是,40多年过去了,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原来的村成了屯,并入另一个村子,乡亲们收入微薄,村民活动室也被征用,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有。

    看到村里这种情况,贾爱春很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给乡亲们盖一间活动室。在她的奔走下,2011年5月初,一座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建了起来,贾爱春为之取名“知青会馆”。

    上海知青能来当村官吗

    开馆那天,许多曾在此插队的知青闻讯赶来见证这一喜事。庆典期间,一位叫郭冬生的老人偷偷找到贾爱春,提了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要求:“你也看到了,山河村现在很落后,你能不能找一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着大家奔好日子!”

    贾爱春明白“上海知青”4个字在老乡们心目中的分量。当年,仅在逊克县插队的上海知青就有数千人,他们给这个边疆小县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甚至改变了一辈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了解到人生还可以有别样的生活,应该有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

    郭冬生老人的请求让贾爱春立马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这个人选就是当年插队和她同住一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好友——徐桔桔。

    退休后的徐桔桔被一家韩国公司聘用,月薪过万元。对她来说,放弃这份收入不难,但年逾九旬的父母住在敬老院,一去数千里,怎能不牵挂?小孙女出生没过百天,正需要人照顾,她怎么向儿子张口?

    与徐桔桔一样,贾爱春也有很多困难。她老伴儿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在建“知青会馆”的日子里,她只能把老伴儿带在身边,在县城租一间房子,白天下乡,晚上回县城照顾他。冬天气温太低,老伴儿有病无法适应,她不得不把老伴儿送回北京,让儿子照料。

    然而,所有的顾虑和困难都抵不过她们重返第二故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除了考察当地情况,了解农情之外,贾爱春还制作了100多张调查问卷,没想到的是,100多户村民,每一户都在问卷上选择了“支持”。这也让徐桔桔坚定了重返第二故乡的决心。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2月,山河村重新恢复村建制,并成立种植合作社,贾爱春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徐桔桔任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挂牌成立那天,村里的百姓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寒风里扭着秧歌庆祝,老人们热泪滚滚:“村里几十年没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

    老知青的新打算

    刚到山河村时,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土垒的,冬天风呼呼地往里灌。为了提升村民们的精气神,徐桔桔和贾爱春最操心的就是改变山河村的面貌。

    一年不到,在徐桔桔和贾爱春的努力下,山河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干净的水泥路足足有六七米宽,安装着新塑钢窗的房屋显得格外亮堂,每户人家由蓝白相间的铁栅栏隔开,整齐而美观。

    徐桔桔这次返乡“插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她在上海时就收集、整理了世界农业新科技、新动向的大量资料,使她对山河村有了高起点的思考和蓝图。

    种植合作社办起来的那天,一位村民感慨地对徐桔桔说,这件事只有你们来能办成,因为你们没有私心。还有一位上缴机动田的村民红着眼圈说:“不瞒你们说,想着要把土地交给你们,我两三天没睡好觉,土地就是我们的命,现在我们把命给你们了!”这句话让徐桔桔二人心里沉甸甸的,她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徐桔桔在村里建立了农机专业户,7500亩土地,村里只要十几个驾驶员就能耕作所有的土地。40年前,铲一垄望不到头儿的黄豆地得半晌午,现在机械化作业一个多小时就能拿下。山河村7500亩农田不但实现了连片种植,还用上了黑龙江农垦总局支援的优良高产玉米品种。

    第一年就来了个开门红,村民们“大秤分金”,每家每户都分得好几万元的现金,个个乐得嘴都合不拢了。2013年元旦刚过,徐桔桔和贾爱春就开始为来年筹划,她俩和村民们商量,除了继续把种植合作社办好之外,还准备建一个蔬菜合作社,对白菜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打出品牌,并建立一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猪场里的粪便,将是最好的农家肥,专门生产无污染的绿色蔬菜,村后的那条河也将开挖,大面积种植荷花,成为一个美丽的景点,也是村民收入的一个增长点。更可喜的是,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大面积机械化的耕种,使80%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大家不但可以出门打工,更可以办其他产业,村民们致富的途径更多了。

    村民们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2013年整整一年,徐桔桔和贾爱春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两人虽然是村官,可和村民却没什么两样。每天,她们都和村民们一起劳动,村民们从早忙到晚,她们更要忙到大家休息后才睡。她们租了村民的房子住,从地里回来,两人自己点火烧炕,烧柴做饭,与普通村民一样,没半点特殊。徐桔桔上海的住房无偿借给山河村在上海打工的村民住着。徐桔桔说,只有这样,村民们才真正信得过她们,自己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两人更没有忽视乡亲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2013年她们为村里添置了投影仪、电脑、卡拉OK点歌设备。在村里开办学习班,普及电脑知识,教农民上网、发邮件,查资料;她们还在村里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大姑娘、小媳妇没事就在广场练练舞蹈。东北农村歇冬期较长,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徐桔桔、贾爱春还办起了“农家书屋”,村民冬闲、冬休可以看书、学文化,还和边防部队一起,举行篮球赛,进行联谊活动。村里文化活动多起来,赌博之类的事情也很少有了。

    花甲之年第二次下乡,徐桔桔、贾爱春干得比第一次更欢,更主动,更积极。

    让两位老知青更高兴的是,农村对于她们来说,成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好地方。贾爱春原先患有糖尿病,回到山河村近三年来,居然没有病了,连她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

    她们最近又有了新的打算,那就是帮助山河村成立新一届村集体班子,等年轻人接过担子后,她们更愿意发挥一些顾问、外联的作用,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上把握大方向,同时帮助村里销售农产品、争取援助等。 (拂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