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638054
朱彦夫:垮不掉的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21期
     朱彦夫的人生是艰难的人生、英雄的人生、光辉的人生,朱彦夫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朱彦夫14岁参军,历经上百次战斗;18岁重残,然而,他却拖着重残之躯,在长达25年的光阴中,带领父老乡亲栉风沐雨,治理荒山,兴修水利,把一个穷山村改造得焕然一新;在长达7年的时间中,他硬是用嘴咬着笔、用残臂抱着笔,用掉约半吨稿纸,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就算肉体不能走,朱彦夫的心一直在行走

    面前的朱彦夫,因患脑梗塞瘫痪在床,他戴着墨镜,白衬衫上每颗纽扣都扣得整整齐齐,床上的军装整齐地摆放着。这是他作为军人的习惯。失去双腿的朱彦夫,经过无数次训练,忍着钻心的疼痛,练就了自如安装假肢,拄着拐杖翻山越岭的本领。

    带领乡亲们打井时,一个大雪的清晨,朱彦夫第一个赶往工地。一不留神,拐杖拄到冰上,他摔倒在地,拐杖和假肢摔进了沟里。争强好胜的朱彦夫,用残臂撑地,跪着向工地爬去。被雪覆盖的石子,扎在膝盖上生疼。实在走不动了,朱彦夫干脆用残臂撑在雪地里,爬着走。陆续赶来上工的乡亲们,远远地看到了正在艰难爬行的朱书记:他仍然像一个战士,在雪地中匍匐着,坚定地前行。面对一次次的摔倒,朱彦夫总结出了自我保护的本领:遇到难行的陡坡,他干脆先把拐杖和假肢扔下去,然后抱着头滚下去……是啊,就算肉体不能走,他的心一直在行走——行走在家乡的土地上,行走在党和祖国的怀抱中,行走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上。

    “我不当只蹲在家里的窝囊书记”

    在村民看来,朱彦夫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14岁参军入伍,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二五C高地阻击战中,战友全部牺牲,他身负重伤。在昏迷93天、历经47次手术后,朱彦夫虽然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右眼视力仅有0.3,留下了满身伤疤。可朱彦夫不愿让国家白养着,坚持从荣军医院回到老家,学会了自己吃饭、上厕所、装卸假肢。敬重归敬重,但要选朱彦夫当支书,村民们也有顾虑:这样一个重残人,连照顾自己都困难,怎么能当我们的带头人?

    要是这么轻易被看扁,那就不是朱彦夫。要脱贫,先脱盲。虽然朱彦夫从没上过学,但他却特别看重文化。他在村里办起夜校,像模像样当起了老师。夜校离家l公里,朱彦夫天天晚上风雨无阻。他走路时摔跤,用残肢一点点往夜校挪。乡亲们一路寻来,含泪把他背上讲台。朱彦夫的心血没白费,此后各生产队、大队的历任会计,都是夜校的“毕业学员”。

    张家泉村不大,才600多口人,可支书不好当。就说检查生产吧,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状况,村干部们劝他不要出门。“光蹲在家里,指手画脚能干好?我不当这种窝囊画书记!”白天人太多,谁见了他都要上前搀一把,他就借着月光去“侦查”。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上山不易,下坡更难。屡屡摔跤之后,他干脆把拐杖、假肢往下一扔,双臂抱住脑袋,一个“懒驴打滚儿”滚到底。

    当了25年书记,村干部没人敢糊弄他

    1957年春,年仅24岁的朱彦夫当上了村支书,这班岗,一站就站了整整25年。刚干上村支书时,干部们怕累着他,提出让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打打谱就行,有事村干部找他商量,村干部去干。可是村干部们报喜不报忧;但村民的牢骚和意见,渐渐传到了朱彦夫耳朵里。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自己上山去看看!朱彦夫一大早,拄拐上了山。这一看,他冒了一身冷汗: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个别地块近乎荒芜;沟毁堰塌,东倒西歪;豆秧、地瓜秧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又被太阳晒干,横七竖八地粘在地上;夏天洪水,秋天又遇旱,地里的裂口几乎能塞进一只手掌!这样下去,一个冬春,全村人吃啥喝啥!打那之后,朱彦夫再也没在家安稳坐过一天,6座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摸爬滚打的“足迹”。从此,村干部再也不敢糊弄他。最真实的情况掌握了,修堰、整山、治水、造田、种果,才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行下去,张家泉村一步步吃饱穿暖了,富起来了。

    山里太需要电了,朱彦夫决心自己去“化缘”。他拿着长长的清单,从上海到西安,从南京到胜利油田,跑遍了半个中国。出门在外,假肢一次要捆10多个小时,还要上下车、爬楼梯,腿磨破了、化脓了,他咬牙坚持。只是为了电,朱彦夫拖着17斤重的假肢摸爬滚打走了多少路,谁也算不清,也永远算不清。

    如今的张家泉村早已是山上松树戴帽,山下林果缠腰。现任村支书刘文合正琢磨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想引进水果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发展村里经济。“每年年底我是必去朱书记家汇报全年工作,平时去县城也都会去看望他。”刘文合说,每次去朱彦夫家,都会拿回一张字条,这是老书记的习惯。退休后的朱彦夫平时在家看电视或看书报时,看到什么致富项目和信息,觉得村里用得着的,或者对村里提的建议,都会写下来交给村里。

    倒下的是肉体,垮不掉的是精神

    一次,一位部队着长看望了朱彦夫。老首长鼓励他把当年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的我军英勇作战的情况写写出来,把重残后信念不倒、意忠不减的精神写出来,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首长的鼓励,同志们的关怀,让他心中又燃烧起一团圣火。2007年,朱彦夫开始了这项艰难的工作。他用嘴咬着笔与用残臂夹着笔交替写作。夏天写,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口中的涎水,头上的汗水,磨破的残臀上的血水,顺笔流下来,湿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麻木了,笔掉在床上,仍无知觉,划拉半天,才发现没写上一个字……七度春秋,七易其稿,他将一部饱蘸着激情、饱蘸着热血、激荡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生命之作一一33万字的《极限人生》,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的执着,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信仰,那么任何苦难,都只不过是生活道路上微不足道的一小块绊脚石。 (孟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