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633612
开国大典后的毛泽东(三):拜会斯大林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23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感慨万千,似对身边的人讲,又似自言自语地说:“我们用了二十八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大的气力。”此时,摆在毛泽东面前的任务极为迫切:对内要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军事力量,解放全中国,尽力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对外要争取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要争取同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后的两三个月里,全神贯注的就是这些最伟大、最艰苦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予以承认并决定建立外交关系。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前往莫斯科的专列,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出国。16日12时(莫斯科时间),专列抵达莫斯科。毛泽东访苏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同斯大林就中苏两国间的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商谈,重点处理苏联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这个条约是雅尔塔协定的产物,而雅尔塔协定是苏、美、英3国背着中国签订的,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然而,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敏感的中苏条约问题时,斯大林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并做出决定。需要弄清楚,是应当宣布保留1945年缔结的苏中友好同盟条约,还是应当声明对它进行修改,或者现在就对它作相应的修改。但他又说:这个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这就意味着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取得了美、英同意的。即使对某一条款的修改,也会在法律上给美、英以口实,他们会提出修改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条款的问题。因此他认为,可以在形式上保留而实际上修改这个条约。

    毛泽东表示:我们采取的行动,必须符合公众最大的利益。这个问题要好好考虑一下。中国社会舆论有一种感想,认为原条约是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国民党政府既然倒了,原条约就似乎失了存在的意义。

    斯大林之所以不愿签订新的中苏条约,最大的顾虑是怕得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从而损及苏联的国家利益。可是,签订新的中苏条约,是毛泽东访苏的主要使命,他当然不愿放弃。

    第二次会谈于24日举行,时间长达5个半小时,气氛融洽。可斯大林就是闭口不谈中苏条约。毛泽东有意问起周恩来是否应来莫斯科时,斯大林回答得很干脆,他说“政府主席既已来此,内阁总理又来,则在对外观感上可能有不利影响”,所以“还是认为恩来以不来为宜”。毛泽东让周恩来来,是要具体处理签订新的条约及一些协定的技术性问题,而斯大林予以否定,显然还是不愿另订新的中苏条约。

    自从这天开始,斯大林虽是每天都来电话询问毛泽东的生活,可就是不见毛泽东。毛泽东再也忍不住了,这天,柯瓦廖夫和苏联翻译费德林前来看望。毛泽东气冲冲地说:“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毛泽东有意通过他们向斯大林传递他对不签订新约的不满。

    事有凑巧,这时,缅甸、印度等国都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认为这是个好的时机,他致电刘少奇、周恩来,让将这一消息“公开发表”,以此刺激斯大林。加之媒体已有很长时间不见毛泽东的消息,英国通讯社揣测说,斯大林已把毛泽东软禁了起来。斯大林为了辟谣,在征得毛泽东同意后,代毛泽东起草了份答塔斯社记者问,主要回答访苏的日程问题,其中就有:“在这些问题当中,首先是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斯大林终于让步了,同意以新条约代替旧条约。1950年1月2日晚l1时,毛泽东以十分欣喜的心情,给中共中央发电报说:“斯大林同志已同意恩来同志来莫斯科,并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贷款、通商、民航等项协定。” (张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