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969667
王杰平:有一种富有叫被爱戴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3期
     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壤的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灵山脚下,万寿寺前,一条硬面公路旁,矗立着一座崭新的、高大的石碑。这是一方百姓为一位离休干部王杰平立的纪念碑。人们不禁要问:这位王杰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会让这里的乡亲如此爱戴他?

    “老区的儿子”为老区人民办好事

    王杰平的家乡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访驾庄村,行路难始终困扰着这个平山最边缘的乡镇。家乡没有一条好路可以走,是一直压在王杰平心上的一块石头。刚刚离休的那些年,王杰平的母亲还在世,他常常回老家看望老人家。艰难地跋涉在那条老路上,他越来越感到,乡亲们想要摆脱贫穷落后,过上发家致富的好日子,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真不行。

    1995年1月,王杰平找到了河北省交通厅和石家庄市交通局的负责人。他说起了家乡“行路难”的问题,看看能否帮忙,对方欣然答应了。l996年冬季,批下来50万元修路专款。王杰平亲自到三汲乡和相关村庄的负责人一起勘察线路,一起做预算……用光所有钱后,修成了一条土面公路,为后来的路面硬化打下了基础。

    看着眼前这条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路,王杰平心里有了一个更远的目标。他对乡亲们说:“路,先这么走着,冬春两季没问题。到了夏天,雨水大,就可能冲毁,平时注意维护保养。我再去找有关单位说说,给咱们修一条硬面公路。”王杰平白知,没有几百万,硬面公路是修不起来的。

    为了要到修路款,王杰平天天奔波,跑了40多趟,电话费就支出数千元。300万元的路面硬化款总算是要来了!如今,围着三汲乡的环乡路通达贯畅、往来无阻。从灵山到县城终于有了一条像样的公路,祖祖辈辈的夙愿终于实现了!父老乡亲为了感念王杰平回报桑梓的深情厚谊,在灵山脚下竖起了那座功德碑。

    离休之前,王杰平的精力全部放在了本职工作上,没有管过家里的事情,也无暇顾及家乡的事情。退出工作岗位后,他离休人不休,全身心地关注贫困山区、热心扶贫的事迹被当地广为传颂。2004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第十三次离退休干部暨“双先”表彰会议上,王杰平作为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对于荣誉,王杰平并不看重。支援家乡、建设家乡、帮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是王杰平一生的心愿,他经常这样说:“咱是老区人民的儿子,理应为老区人民办好事。”“当官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本色不改

    平山是革命老区,早在l931年就有了共产党的组织。l932年农历七月初一,王杰平出生在平山县三汲乡访驾庄村。

    王家以务农为业,靠租地、佃地维持生活。祖辈一代几乎都不识字。王杰平七八岁时在本村抗日小学上学,不上课时,他就帮大人照顾弟弟妹妹,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农活儿,比如割草、放牲口、锄地、收割庄稼。

    1947年11月,因为革命事业需要,王杰平上完小学的第二年就被抽调到平山土改工作团参加工作了。1948年,他才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从平山的银行调到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工作。1983年6月,调任河北省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

    长期在金融单位工作,王杰平说自己这一辈子与“钱”有缘分,上班的40多年中有十五六年是在银行工作,最后也是在银行退下来。人们都以为他是一个有钱的人,或者说家庭很富裕。王杰平说:“银行的钱是国家的,我们和其他部门一样是国家的一个职能部门,只是分工不同。”

    王杰平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很低,全家老少十几口人都要他供养。他在外工作,工资便是全部收入。除了自己的生活必须支出之外,他把收入几乎原封不动地交给父母。母亲便拿着这些钱去打理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及王杰平的孩子们四代人的生活。因为母亲和妻子打理得好,再加上妻子勤劳肯干,一大家子的日子细水长流,勉强维持了下来。当时,为了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生怕父母犯难,王杰平几乎没有给过妻子和孩子们零用钱。

    几十年里,王杰平是一床铺盖一张床、一双筷子一只碗、一间黑屋一架书、一本稿纸一支笔,把一生的心血献给了党的事业。在外面工作的几十年间,他的家属一直在农村,而他则长期单身生活。他没有日常生活之外的财产,没有任何多余的积蓄,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个人行头。全部个人财产是一套极平常的铺盖卷和吃饭的碗筷而已。

    在机关工作了一辈子,按照旧的说法,王杰平也算是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一辈子了。王杰平认为,“官”应该是把自己交给公家或者国家的人,就像军人把自己交给部队一样。所以,官,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人,职务和级别,那是国家对这些人的一种管理和激励。这是王杰平对于“为官”的思考。

    王杰平在官场待了几十年,本色不改,说话、做事、待人接物始终是明朗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干脆的语言,不兜圈子,不拐弯子,从不说假话。他身上的这些特点,熟悉他的人都深有感触。“约法三章”教育子女

    王杰平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老伴儿贤惠通达,女儿女婿、儿子儿媳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王杰平离开工作岗位后,仍然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保持了一名老干部、老党员的政治本色。有他这样一位“身边的榜样”,他的子女们自然受益匪浅。

    在熟人眼里,王杰平是个“大官儿”,孩子可以依靠他这棵“大树”成长。“上进靠自己,做事讲原则,做人讲规矩!”王平杰这样对孩子们“约法三章”。

    离休后,王杰平和老伴儿过着普通的居家生活。他笑言,比起之前的单身生活,这种夫妻两人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生活真的是提高了不少档次。

    王杰平的老伴儿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读过书,但是在王杰平的心目中,老伴儿是个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她既有农村人的朴实善良、心灵手巧,又有不输于城里人的聪明智慧和大度得体。她自从l8岁嫁进王家,长达几十年的辛苦操劳,下地劳作,洗衣浆衫,伺候老人,养育儿女。如今,她已经80多岁,依然管理着王杰平的衣食冷暖,精心地做着他的一日三餐。

    对于老伴儿,王杰平一往情深。他说,自己在饭店里享受过一些特色美味,但还是吃着老伴儿做的家乡饭菜最香甜;儿女们孝敬的好衣服不少,但还是穿着老伴儿亲手织的毛线衣裤最舒服。他还说,老伴儿把她的全部人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个大家庭,如今更是自己的依靠和伴侣,衷心祝愿她长命百岁,安康幸福! (吴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