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969311
嘴甜的媳妇有糖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4期
     在一档情感访谈类电视节目中,三个女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和主持人交流。三个女人中,年长的是婆婆,另外两个是她的儿媳妇。那期节目的主诉人是大儿媳,她的困惑是婆婆为什么一碗水不能端平?同样是她的儿媳妇,为什么非要厚此薄彼?

    我仔细听了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婆婆和大儿媳原本处得也不错,可自打弟媳妇进了门,婆婆和她的关系便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弟媳妇给她生了孙子后,婆婆干脆借故照看小孩,直接搬过去跟小儿媳住在了一起。最关键的是,婆婆的那几间老屋最近要拆迁,补偿款不是个小数,婆婆已放出风说,这笔钱要给孙子留着。

    大儿媳这边也有一个孩子,是女孩。所以,我想一定是老太太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才会出现大儿媳口中的厚此薄彼。可是,当听完婆婆的一番陈述后,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婆婆说:“孙子孙女都是我的宝贝,奶奶一样疼,这点我不糊涂。现在之所以显得跟小儿媳妇近乎些,其实也没别的,就是这孩子说话我爱听,还有你瞧我身上穿的、手上戴的,都是小儿媳买的,没事还常陪我聊天、逛街,你说我能不高兴吗!大儿媳哪,其实也挺好的,心眼儿也不错,能干、能吃苦,就是这张嘴呀,有时候说话太‘扎耳朵’,原先小儿媳没进门的时候还没觉得怎么样,可好多事情就怕比,一比,差别也就出来了。你说我都快70岁的人了,还图啥?不就是图个高高兴兴吗?跟小儿媳在一块儿我就打心眼儿里高兴,所以……”

    看得出,婆婆其实是一个性格很爽快的老人,话说得虽有些直白,但也算发自肺腑。现场有嘉宾老师给大儿媳支招:第一,以后说话要尽量过过脑子,不但是和婆婆,和任何人讲话都需要;第二,在以后的婆媳相处中,比如孝敬公婆方面,不要光做不说,做固然重要,说也很重要。

    嘉宾老师的话,对大儿媳很是受用,立马站起来跟婆婆来了个拥抱,并很真诚地说:“妈,以前都怪我不会说话,你做长辈的就别跟我一般见识了,今天在这里,我正式给您赔个不是,希望妈以后也来我们家住住,也让我尽尽孝心。”

    结果,婆婆当时就落了泪。节目结束时,婆媳三人手拉手亲亲热热地走下舞台,皆大欢喜。由此,我不由想到老家的二婶,也有这么两个儿媳妇,性格都很开朗,对婆婆也都很孝顺。可二婶就是偏偏喜欢老二,没事就往老二家里跑,而且还乐颠儿地帮儿媳妇洗衣做饭收拾家。为此大儿媳没少发牢骚,说二婶偏心。其实二婶为什么偏心,我倒是略知一二,仅仅一个小细节就足以说明一切。首先这叫“妈”的频率,小儿媳就远远胜过大儿媳。其次小儿媳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管是当着婆婆的面,还是小两口私下里对话,只要提到婆婆,就一定是“咱妈”怎么样怎么样:而大儿媳却正好相反,总是“你妈”或者“孩子他奶奶”怎么着。这一字之差,虽然说者也许无意,但听者却一定是有心的。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爷爷每到过年时,兜里常常装满糖块,逗我们这帮娃娃们。他要求我们站在那里围着他,依次喊他一声“老爷爷”,谁喊得声音最亮、最甜,谁就能多分到几块糖吃。其实,儿媳之于婆婆,也是一样的道理,嘴甜的媳妇才会有糖吃。 (刘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