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967737
142块墓碑背后的悲壮与感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7期
     在湖北赤壁羊楼洞,有一片142名烈士墓群。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志愿军老战士、77岁的杨宝山热泪盈眶瘫坐在坟前,右手抚摸着石碑说:“哥,我来看你了!……”60多年了,虽然,他们之间隔着一块冰凉的石碑,可他终于圆了寻找同年参军的哥哥的梦。

    1948年,解放战争激战正酣,杨宝山兄弟俩一同参军。6年后,杨宝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宝山的大哥牺牲了,埋葬在湖北,但不知具体在什么位置。60多年来,他寻找大哥的遗骨,成了最大的心愿……

    让杨宝山寻亲圆梦的人,是湖北赤壁市老民警余法海。他的故事就是现实版的《集结号》,他就是现实版的“谷子地”。

    寻找被遗忘的烈士

    墓群背后

    2005年7月,处于肾移植术

    余法海去羊楼洞,可谓历尽艰辛。这年11月,余法海第4次到羊楼洞,沿着乡村土路,慢慢向当地人称为“老营盘”的小山丘走去。中午时分,他隐隐约约看到前方草丛中有几个石头墩子。走近,撩开半人高的荒草杂木一看,是一片布满青苔的青石墓碑。碑石虽然风化得模糊不清,但字的棱角还在。他擦净厚厚的尘土,每块墓碑的碑头上都清晰地浮现出“不朽”“千古”“永在”等不同的字样,再仔细查看上面的碑文,上面刻着“志愿军”“烈士”等字样,并记录了每个战士牺牲时的年龄和籍贯以及所在部队的番号等信息。这,就是传说中的烈士墓群!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最紧张时刻,驻扎在羊楼洞的四野四十军一一九师独立四团离开驻地赴朝参战。湖北省军区接到上级命令,在独立

    上苍赐给自己回报

    社会的机会

    余法海当过治安民警、指导员、科长、派出所长,立过一等功,先后2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1998年,他的慢性肾炎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003年,武汉军区总医院收治了重病中的余法海,动用飞机从唐山运来肾源,并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面对组织和社会的关爱,他许下诺言,好好活着,好好做事,回报众人,回报社会。

    由于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有的墓碑已经断裂,许多碑文也模糊不清。余法海买来洗衣粉和刷子,洗刷掉碑上的青苔和泥土,并用红油漆刷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把碑文的内容重新描出来。随后,整整用了3天时间,他跪在地上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抄碑文。

    一次次寻访,一次次求证,仅烈士名单资料就修订了4次。余法海买回各省地图册、地方志和地名志,对照行政区划变更归类建档。142座坟茔,分别来自24个省、118个县,其中湖南28人、云南3人、湖北12人、河南10人、河北9人、四川6人、黑龙江6人……,还有一位为台湾花莲县人。

    赤壁市人武部牵头,组织开展了“百封信函、千人协查、万里电波、为烈士寻亲”活动。然而,寄出的一百多封信,有三分之一被退了回来。余法海只收到8位烈士的亲人寄来催人泪下的诉说。他们的亲人大多并不知道烈士牺牲了,从没享受过烈士待遇。余法海心里好沉重,觉得这些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荣誉不能被遗忘。虽然那片英灵之墓无声无息,但他仿佛听到了烈士们的呐喊。

    打开烈士亲人心结

    生死两世界,亲人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团聚”。余法海说,他突然觉得,眼前那片墓碑已不再是142块冰冷的石头,每一块石碑背后,注定都有一份亲人焦急、漫长的寻找。更何况,他们是为祖国英勇牺牲的人,本该记入史册被世人铭记。

    忠骨埋异乡,沉睡半世纪。辽宁籍烈士刘树春的墓位于烈士墓群的第7排第13号。墓碑上记载着:“刘树春,男,辽东省兴城县曹庄区十八家村人,1948年6月入伍,高射炮三团一营二连战士,1952年9月10日牺牲,时年32岁。”余法海分析,显然辽东省是辽西省的笔误——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为此,余法海给“辽宁省兴城市曹庄区十八家村”寄信,寻找刘树春烈士亲人。可是,现在的兴城市曹庄镇没有十八家村,信件被退回来了。他又在临近曹庄镇的羊安乡找到了一个叫“十八家子”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刘树春烈士的亲人。

    华中科技大学从有关媒体上看到余法海为羊楼洞142位烈士艰难寻亲的事迹后,将羊楼洞142位烈士墓群定为该校的“大学生红色寻访基地”。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30多个院系的400多名学生组成了羊楼洞英烈寻亲团,分成32个小分队,奔赴17个省市自治区。

    为“自己”扫墓的“活烈士”

    家住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南村的胡金海是在抗美援朝中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2007年3月下旬的一天,胡金海正与子孙们享受天伦之乐时,没想到华中科技大学寻亲团的志愿者正在为他这名“客死异乡”的“烈士”寻找亲属。胡金海惊诧不已,自己在抗美援朝中上过前线,但没有受伤,怎么成了烈士?

    据胡金海回忆,他曾护送一名陌生的受伤战友到羊楼洞的野战医院,不慎把自己的生死牌弄丢了。当时首长要求战士们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乡地址、血型、所在部队等资料写在卡片上,放在随身衣袋中,称为“生死牌”。可能是受伤的战友后来牺牲了,善后人员把他的资料误登了上去。胡金海1955年复员回家后,被安排在重庆家具五厂工作,直到1991年退休。

    胡金海特地去湖北为没有找到亲人的烈士和“自己”扫墓,以了却一桩心愿。泪流满面的胡金海,为战友献上一束鲜花。然后,他走到每一座墓碑前,用了近1个小时的时间,敬了142个军礼。

    随着时间的推移,97位烈士找到了自己的“家”。如今,体弱多病年迈的余法海仍不知疲倦地在寻亲的路上奔波着。他总说:“对我来说,给烈士寻亲是一次感恩之旅!英烈离开亲人半个多世纪了,应该让他们魂归故里!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会全力以赴地去寻找。能够为烈士全部找到‘家’,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