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873995
半世纪苦寻父亲佳作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9期
     辽宁文化学者周维新为已故多年的父亲,我国著名画家、收藏家、篆刻家周铁衡出版了一本《半聋楼画集》。1968年,周铁衡意外离世时,周维新才16岁。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仰怀念之情,周维新用近半个世纪的光阴,找回周铁衡遗失在外的诗、书、画、印共283件作品。周维新在《后记》中深情写道:“寰宇之间如有冥世,即便不可逆转,我当义无反顾,去冥府与父亲伴依、服侍、承欢于父亲膝下,我虽愚钝但可竭力。”

    周铁衡,16岁即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后来与郭沫若成为朋友。回想父亲,周维新记忆最深的,是自己刚上小学不久,父亲让他临摹著名画家晏少祥、王叔晖等人的书画作品。周铁衡告诉儿子,走进艺术的第一步就是临摹,从基础开始,临摹线条、造形。年幼的周维新起初对书画、篆刻的感觉很朦胧,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父亲言传身教的引导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一次,齐白石给弟子周铁衡邮寄过来自己的画作:两只和平鸽。并附言:铁衡弟,言不尽所怀。周维新当时还问过父亲,“为何老师管学生叫弟?”周铁衡解释:“老师称学生为弟是自谦。”小时候的记忆是美好的,周维新白天上学,晚上一有时间就临摹画作,向父亲学习篆刻。

    周铁衡不仅是艺术家还是一位名医,他曾经免费为很多人治过病。“文革”期间,周铁衡遭遇不幸。辽宁省辽中县一位农民看到周铁衡被游街,为了报答他对儿子的救命之恩,偷偷将周铁衡父子接到家中,保护起来……

    然而,两年后,周铁衡自杀了。周铁衡一生的作品,包括绘画、书法、篆刻作品以及文玩等大多被抢走。

    随着父亲去世,周维新的家境发生很大变化,母亲生病到外省治疗,周维新也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形势回暖。1974年,刚从农村插队回沈阳工作的周维新在大东门附近的纸行胡同里,看见一位摆地摊的老太太卖画章。红漆的木盒里,有49方画章,正是周铁衡的作品以及他收藏的画章。看到这些画章,周维新仿佛见到了父亲一般亲切。周维新当即将姐姐托运来的崭新的永久自行车卖出,又从互助会借款40元,才赎回了这49方画章。此后,周维新虽然依旧徒步上下班,可每当看到父亲这49方画章,心中别有一番慰藉,并由此走上了寻找父亲遗作之路。

    周维新说:“父亲去世时,我才16岁。没有在父亲膝前尽孝是我50多年来心底里的痛。对父亲最好的怀念方式就是传承他的艺术。那些年我工资微薄,也是艰难度日,如今父亲的画集能编辑完成,已几乎花掉了我所有积蓄。但是这样的付出,我觉得欣慰,幸福。” (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