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力衰竭
编号:13541262
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健康之友》 20198
     【摘要】目的: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3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130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实验组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气和呼吸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氧分压与参照组比较均显著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与参照组比较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气以及呼吸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心衰竭;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3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来安人群,可由气道反应、家族遗传、吸烟、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引发。此病症常见合并症为左心衰竭,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缺氧的临床症状,造成機体肺部血管出现异常痉挛和收缩,进而造成左心肥大、扩张,而左心衰竭又会造成肺部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病情复杂,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生命安全,加上患者年龄较高,所以必须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此本文以13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分析了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7年3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130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65例)中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36例;年龄70~89岁,平均年龄(79.8±4.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9±2.8)年。实验组患者(65例)中女性患者33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70~88岁,平均年龄(79.9±4.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2.5)年。两组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基本信息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不低于70岁;③伴有左心衰竭临床症状;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创呼吸机使用禁忌症;②资料缺失;③生命体征不稳定;④典型心绞痛发作。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强心剂、抗心衰、扩血管吸痰、利尿等,同时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实验组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帮助患者带好氧气面罩,并进行详细检查,保证不漏气,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设置呼吸模式为S/T,初始呼气压设置在4~1cmH2O之间,吸气压设置在8-20cmH2O之间,呼吸频率保持在12~18次/min,氧流量保持在4~7L/min。依据患者耐受度、机械通气情况以及血气指标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相关并发症预防。

    1.3评价标准

    (1)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2)血气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分压;(3)呼吸指标:呼吸频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评价指标分析均予以t检验,应用软件为SPSS25.0,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氧分压与参照组比较均显著更高,左室舒张末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与参照组比较均显著更低,P<0.05,具体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病症经常与心源性肺气肿合并出现,不仅增加肺和肺泡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还会增加肺部毛细血管的压力,降低肺顺应性,进而引发二氧化碳潴留,造成换气通气功能障碍,显著增加了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此外,患者年龄较高,其营养状态较差,机体各项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减弱,起到分泌物增多,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所以,经验及时有效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无创呼吸机疗法利用正压支持辅助患者通气,具有并发症少、无创伤等优点,可以改善患者换气和通气功能,增加肺泡和肺内压力,通过降低回心血量来减轻心脏负荷,进而促进肺内气体的氧合和交换作用,缓解肺部淤血和水肿情况,纠正其缺氧症状,最终促进机体肺功能和心功能恢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后,与参照组比较其心功能、呼吸以及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显著更高,进一步提示了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百拇医药(何巧 黄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