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下半月》 > 201911
编号:13529050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11
     【摘 要】死因登记报告是评价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客观反映岚山区现阶段各乡镇(街道)死因登记报告情况,特作2018年度岚山区死因网络直报工作分析报告。报告分析包含:完整率、覆盖率、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

    【关键词】死因;直报;报告

    【中图分类号】R32.1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96-01

    1 资料来源

    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系统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相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死亡信息。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为: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报告的病例中,死亡日期为2018年的全部死亡个案。在进行分析前,对重复数据和逻辑错误进行了清理。

    2 数据上报情况与报告质量评价

    (一)报告情况

    2018年按户籍地址和死亡时间统计,全区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共有2878例,其中,男性1668例(占0.75%),女性1210例(占0.56%)。从不同年龄组情况看,从30岁年龄组开始,死亡构成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全人群中8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数构成比最高,达12.05%。从医疗机构报告情况来看,网络报告2018年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为巨峰镇,全区应该开展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的单位均进行了网络报告。从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的死亡地点分布来看,于家中死亡比例最高,为70.12%和15.53%。医疗机构死亡次之,占9.4%。(三)报告时间分布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年我区的死因登记工作,2月份报告数最少(38),12月份报告数最多(1299),1月份次之(44),城市地区3.4.9.12月份报告数量较多,8月份报告最低,农村地区4、5、6、11月份报告数量相对较多。

    (二)数据报告质量评价

    4.1完整性

    从报告的死亡率来看,全区报告死亡率为6.61‰。全区应该开展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的单位均进行了网络报告。

    4.2可靠性

    4.2.1最高诊断单位分布

    2018年全区的死亡案例按照最高诊断单位来看,绝大多数死者的生前最高诊断单位是三级医疗机构(49.41%)和二级医疗机构(33.63%)。

    4.2.2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以临床合并理化诊断和临床诊断为主,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4.46%和37.80%,累计占82.48%;死后推断的比例为9.24%。

    4.3准确性

    岚山区常见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为4.48%,各乡镇常见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楼(1.18%)、安东卫(0.73%)、虎山镇(0.69%)、黄墩镇(0.69%)、巨峰镇(0.56%)、碑廓(0.52%)、岚山头(0.07%)。

    3 2018年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一)死亡水平

    2018年全区死亡(按照户籍地址和死亡时间统计)2878例,其中,男性1668例,占0.75%,女性1210例占0.56%,男性多于女性。粗死亡率为660.9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53.44/10万,女性565.43/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死亡率之比为133.45。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死亡率

    通过分析可见,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0-岁组死亡率稍高,男性5-岁组,10-岁组死亡率最低,之后开始上升,女性15-岁组死亡率最低,25-岁以上分性别各年龄组死亡率基本上随年龄增长而递增,70岁组之后死亡率上升非常明显。不同性别各年龄组死亡率曲线与总体一致,且大体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特点。

    (三)三大类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

    2018年全区疾病监测系统显示,三大类疾病共死亡2622人,死亡率602.17/10万,占总死亡的91.10%。第一大类疾病(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20人,死亡率4.59/10万,占总死亡的0.69%;第二大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死亡1442人,死亡率560.83/10万,占总死亡的84.85%;第三大类疾病(损伤与中毒)死亡160人,死亡率36.75/10万,占总死亡的5.56%。

    (四)死亡原因及顺位

    2018年岚山区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前三位的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疾病,仅前三位就占全部死亡的63.83%。前七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和死因不明除外),占全部死亡的79.13%。男性前七位的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占男性死亡的81.72%;女性前七位的死因是: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女性死亡的75.54%。

    4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数据报告质量

    绝大多数死者(89.85%)的生前最高诊断单位是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82.48%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以临床合并理化诊断和临床诊断为主,所以我区2018年死因监测网络数据可靠性较高。

    (二)死因分析

    1.2018年全区粗死亡率为660.9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53.44/10万,女性565.43/10万,0-岁组死亡率稍高,男性1-10岁年龄组死亡率较低,之后开始上升,10-岁组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基本上随年龄增长而递增,70岁组之后死亡率上升明显,且各年龄组死亡率大体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特点。

    2.三大类疾病构成中,无论城乡和性别,慢性病均占据主要死因位置,其次是伤害,男性三大类疾病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从死亡构成随年龄组的变化看,第一類疾病基本呈现散发状态,慢性病则依次上升,尤其是在45-岁以上年龄组,慢性病呈明显增长上升趋势,伤害则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现象,一半以上(7.63%)伤害死者发生在30-59岁年龄组。

    五 主要建议

    一是要加强培训、督导,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二是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死因网络报告系统;三是要加强数据分析与利用,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目前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死因信息,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数据和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 施锡兴;无锡市滨湖区2008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2] 陈巧明;袁求文;基层卫生单位患者死因监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01期, 百拇医药(丁兆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