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下半月》 > 201912
编号:13526268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12
     【摘 要】目的:探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门诊患者,根据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将其纳入A组与B组,均为46例,A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B组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SAS、SDS)与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管理后的SAS、SDS得分(47.3±3.1分、46.6±3.6分)均低于A组(58.5±3.5分、57.7±3.8分),P<0.05;B组的护理满意度(97.8%)高于A组(84.8%),P<0.05。结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管理

    【中国分类号】R473.7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77-01

    神经内科门诊的服务人群是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其身体免疫力较低,并发症较多,导致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另外,此类疾病具有残疾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因为担心病情而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心理,继而影响治疗与康复[1]。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以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信心与康复效果。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方法及效果,就我院92例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展开对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门诊患者,根据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将其纳入A组与B组,均为46例。A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0~87岁,年龄(67.3±4.1)岁;病程2~8个月,平均(4.3±1.1)个月;疾病类型中,脑梗死1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癫痫6例,帕金森5例,其他5例。B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0~88岁,年龄(67.5±4.0)岁;病程2~8个月,平均(4.4±1.0)个月;疾病类型中,脑梗死1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癫痫6例,帕金森4例,其他6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A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B组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告知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与康复的影响;宣教过程中和患者多交流,指导其主动倾诉,引导其发问并耐心予以解答。(2)认知干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多为老年人,因其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且常对治疗效果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应纠正其错误认知,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治疗依从性。(3)行为指导:行为指导是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人的行为不管是好是坏,均可通过学习而形成。因此,应通过心理学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学习,以达到纠正其病态行为的目的。(4)音乐疏导:对患者实施音乐疗法,主要选取患者喜欢的音乐,一般以轻音乐为主,如乔治的古典音乐等,通过音乐的特质及舒缓的节奏,刺激机体的神经、肌肉,以此让患者产生愉悦的情绪。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运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临界分分别是50分、53分,得分愈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愈严重[2]。(2)护理满意度: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满意率与一般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行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状态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管理前的SAS、SDS得分,P>0.05;B组护理管理后的SAS、SDS得分低于A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B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医院整体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心理護理干预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4]。心理护理干预管理模式注重对患者的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认知干预、行为指导、音乐疏导等措施,实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以此改善甚至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5]。

    本研究对比常规护理管理(A组)与心理护理干预管理(B组)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实行效果,结果显示,B组护理管理后SAS、SDS得分低于A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评价均优于A组,即心理护理干预管理的实行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管理。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 吴本春,于妍,邵明亮.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630-631.

    [2] 丁静,任海燕,钱自春.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 当代临床医刊,2017,30(6):3583-3583.

    [3] 熊磊.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0):158-159.

    [4] 徐科军.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7):116-117.

    [5] 郭晶,闫雪华.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0):151-152., http://www.100md.com(王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