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608968
活得长,活得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百科知识》 2006年第7期
     长期以来,人们把长寿作为人类追求的目标,长寿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达的表现。历史上的一些统治者甚至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而一个社会评价人口是否健康,也往往用人口的死亡率或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这样的指标;人口的平均寿命越长,通常标志着人口的健康状况也越好。然而,长寿和健康真的是一回事吗?

    长寿就是健康?

    我们把人的寿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健康期,另一部分为带病期。前者被称为健康寿命,后者被称为不健康寿命,二者之和为人的全部存活期或寿命期。不健康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比如患有慢性病、身体患有一定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自我感觉的身体健康状况差等。人们关心的是:在人的寿命延长的同时,带来的主要是健康期的延长还是不健康期的延长。

    美国的一项健康跟踪调查发现:从1970到1980年的10年间,美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0岁;而在同一时期,男性非伤残寿命只提高了0.7岁,女性则没有任何变化。澳大利亚学者计算发现:1981年至1988年澳大利亚男性的平均寿命提高了1.7岁,女性提高了1.1岁;然而相反,男性的非伤残寿命下降了0.8岁,女性则下降了1.6岁。以上两个例子表明,在人的寿命延长的同时,人的健康寿命可能会下降,即人的不健康寿命在延长。换句话说,人们寿命的延长是由于带病寿命延长所导致的,而不是健康期的延长导致了寿命的延长。

    针对在寿命延长的同时,带病期是延长了还是缩短了的讨论,学者们提出了三种理论。一种叫疾病压缩理论,即在人们寿命延长的同时,人们的健康寿命延长的速度快于寿命延长的速度,从而导致带病期的缩短。这是一种人们期望的状态。第二种理论叫作疾病扩展理论,即在人的寿命延长的同时,人们健康寿命提高的速度慢于寿命提高的速度,从而导致带病期在延长。最后一种理论叫作健康动态平衡理论,即人们健康寿命的提高速度与寿命提高的速度同步,从而导致带病期占整个存活期的比例保持不变。

    学者们在针对不同国家人口长寿和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时,通常要检验该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上述哪一种理论。如果结果符合第一种理论,那就意味着人们不仅活得长,而且活得健康;如果结果符合第二种理论,意味着人们活得长,但活得并不健康;如果结果符合第三种理论,意味着在寿命延长的同时,人们的健康状况既没有改善也没有恶化,而是保持平衡。

    长寿不等于健康

    以前我们之所以将长寿等同于健康,是由于我们认为疾病发病率的下降会导致死亡率的下降,进而导致人们寿命的延长。而这种状况通常存在于以往环境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较差的时代,那时传染病盛行、急性病处于主导地位,很多病都难以治愈,一旦发病就很快导致死亡,从而导致发病率与死亡率之间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然而,随着医疗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的改善,疾病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染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慢性病处于主导地位,而慢性病本身的死亡率又比较低,从而导致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联系开始弱化,人们在得了某种疾病以后,仍然可以带病生存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导致死亡率变化的目前已经不是疾病发生率而是疾病特别是各类慢性病的死亡率。

    与此同时,由于人们活得长了,导致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口出现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疾病模式的转变。原因是在老年期发病,很多并不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而是人的生理机能的老化,免疫能力的下降所致。这类疾病基本属于在老年期才能发病,而年轻人发病的却很少,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脑中风、老年痴呆等等。拿老年痴呆来讲,该病的高发期基本在80岁以后。在人口平均寿命比较低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活到80岁以后,所以该病的发生率就很低,而现在很多人都能活到80岁以后,必然老年痴呆的总体发病率会大幅度上升。很明显,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带病期相对于他们的寿命来说会比较长。而且高龄老人在寿命延长的同时,带病期的延长速度更容易快于寿命的延长速度。比如,英国65岁男性人口未来平均可能存活的寿命提高了1.7岁,而未患长期性疾病的时间只增长了0.7年,这就意味着患有长期疾病的时期在延长。笔者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寿命的延长,低年龄老人的带病期往往出现压缩的情况,而高年龄老人的带病期更可能出现扩展的情况。

    长寿更需要健康

    反映人类生命质量的指标不应该是寿命的长短,而应该是健康的好坏。仅仅是长寿、而人的生命质量没有得到提高的话,长寿是无任何意义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评价和度量健康寿命比评价和度量寿命更有意义;人类的最终目是健康地长寿,而不仅仅是活得长。

    笔者曾根据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状况调查数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了中国65岁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生活自理寿命、自评健康寿命和不带病寿命,其结果是65岁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13.0岁,生活自理寿命为11.9岁,自评健康寿命为10.2岁,不带病寿命为4.8岁;65岁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15.6岁,生活自理寿命为13.7岁,自评健康寿命为11.7岁,不带病寿命为4.4岁。在这三种健康寿命中,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是最长的,其次是自评健康期,最后是不带病期。这说明,尽管很多老年人都患病,但患病的绝大多数老人都认为自己是健康的;而认为自己不健康的老年人中,他们仍有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倡导和推动健康寿命指标的使用和研究,1989年国际上一批学者自发地组织起“健康寿命与伤残过程国际组织。”健康寿命指标目前已经普遍被用于度量一个国家人口的总体健康水平,特别是用来测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人口与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这说明政府对人口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而研究人口的健康寿命既可以发现引起人口健康状况变化的原因,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依此来评价人口健康水平、检测它的变化。这方面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责任编辑】姜冰, http://www.100md.com(乔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