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7年第20期
编号:11608506
别让生命戛然而止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5日 《百科知识》 2007年第20期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健康与疾病较量、生机与衰老抗衡的结果。有的人长寿,那是遵循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短寿甚至突然死亡,虽然原因很多,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了重要位置。

    猝死多了越来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超过3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50%。心脑血管的死亡有很多都是猝死,这显然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进程。生命的自然进程是:一个人的生命就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微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猛然地冲过岩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流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水流变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慢慢流入了大海,归于平静……

    生活中刚刚发生的一件事让人印象深刻,更让人惋惜。因为,一个人的生命突然中止,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进程。

    7月23日晚上8时许,年仅59岁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在北京突然去世。经诊断,死亡原因为无痛性心肌梗死,也就是心源性猝死。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发问,好好的一个人,来不及向任何人告别,就悄悄地奔向天堂。这是为什么?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常常于出现症状1小时内突然死亡。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国内外的统计显示,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70%~90%。

    心源性猝死有因可查,也会表现出种种症状。比如,患高血压、家族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有突然的意识丧失或短暂抽搐,头晕、心口痛,伴心音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等。但是有相当多的人并不表现出相关症状,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也没有进行过任何治疗。侯耀文的情况就是如此。

    侯耀文发病时并没有上述种种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症状,只是有恶心呕吐。这种状况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肠胃不适,但对于无症状性冠心病来说却是一种假像。实际上呕吐就是冠心病的一种典型症状。但由于平时不注意,而且这类心源性疾病无法通过常规体检发现,所以在发病时会造成误诊,延误治疗,造成猝死。

    那么,发生急性心梗时心脏为什么不报警呢?其实,并不是它没报警,而是有时候它的警告以另外一种形式,如困倦乏力,胃部不适等表现出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发病时心脏疼痛报警系统会失灵。而且,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心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有的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也常无疼痛感觉。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也不一样,从而掩盖了病情。另外,过度紧张、疲劳等,也会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脑猝中同样危险

    生命戛然而止并不只限于心源性猝死,另一种猝死——脑猝中引起的死亡与心源性猝死难分伯仲,也常常让人猝不及防。

    一位50岁,正当壮年的高级技工在单位例行体检时,医生发现其血压较高,建议他复查几次。如果复查后是高血压或其他疾病,就需要对症治疗,比如采取简单的服药治疗。但是,这位高级技工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身体一直很好,更没有什么疾病症状,他和他的家人都认为他身体很好。医生的话,反而让他怒气冲冲,“查什么查?我的身体我知道,还能有什么事?”心底的另一句话没说出来,“你们别是找理由给我开一大堆无用的药,狠狠宰我一下吧?”

    就在体检后两天,晚上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生了气,狠狠指责了儿子几句。半夜他去卫生间,突然昏倒。家人急忙送他到医院,一测血压竟高达200/140毫米汞柱。正当值班护士请来医生急救时,这位高级技工已撒手而去。医生事后宣布他死于脑猝中,是与心源性猝死相似的另一种猝死。

    脑猝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猝中。脑猝中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猝中和出血性脑猝中。缺血性脑猝中占脑猝中病人总数的60%-70%,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而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止,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而脑栓塞是指脑部的血管本身无病变,大多数的栓子来源于心、肺和颈总动脉。出血性脑猝中占脑猝中病例的30%~40%,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猝中和出血性脑猝中都可以引起病人猝死,在我国,城市脑猝中死亡己跃居第1位,农村为第2或第3位。而在多数西方国家脑猝中居死因第3位。不过,患脑猝中即使抢救过来,也会造成难以治疗的后遗症,例如偏瘫,会长久地影响患者和家人的生活。

    救治,越快越好

    无论是心源性猝死还是脑猝中猝死,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在发病的8分钟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一过这个时间,死亡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侯耀文发病的当晚,北京的999急救中心是下午6点半接到急救电话的。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侯耀文的心跳、脉搏和血压已经全部消失。医护人员迅速抢救,但40分钟后,侯耀文没醒来,匆匆离开人世。由于侯耀文所住地点离市中心较远,急救人员到达时已超过了急救的最佳时间。另一方面,侯耀文当时没有家人在身边,守候在身边的只是他的两位年轻同事,他们缺少急救知识,也爱莫能助。

    心脏骤停造成血液循环停止后,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8-10分钟即可导致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如果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0-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还有存活的希望;超过8分钟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基本没有存活的希望,所以心脏骤停后的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那么,在远离医院、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一旦有人出现心源性猝死怎么办?除了要马上打120或999求救之外,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做法是: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后仰,打通气道,然后一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一直坚持到急救人员到场。

    在复苏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气道内异物和呕吐物,可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心前区捶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左胸前乳头部位。以中等力量叩击2~3次,有时可使心脏复跳。拳击后要进行心脏按摩。按摩时用力要均匀,以一手掌平放病人胸骨下段胸壁上,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上下起伏垂直按压。

    对于脑猝中病人,也要让病人平躺,解开领扣,急送医院或静待急救医生到来。

    预防,从生活方式开始

    其实,对可能的心脑血管病猝死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引起高血压、脑猝中、心肌梗死的原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

    一些人从小到成年养成了运动少或吃高脂、高热量食物的习惯,于是身体把多余热量存贮起来,这就是脂肪。大量的脂肪,如腹部脂肪以游离脂肪酸形式进入血液,变成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便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口径减小,血管硬化,形成心源性猝死和脑猝中猝死的基础。

    所以,预防要从生活方式开始。饮食要有合理比例,碳水化合物(米面类、蔬菜、水果)占60%,蛋白质占25%,脂肪占15%,多吃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少吃甜食、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男性要忌烟忌饮烈性酒。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以保证对心脏和大脑的血供。同时要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和抑郁。因为心理因素也是造成猝死的重要诱因。

    心源性猝死和脑猝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动脉不会一下子粥样硬化,要有几十年的时间。一般人到了50岁,因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大约会狭窄1%-2%,如果再抽烟,或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可狭窄3%~4%或更多。若是生气着急,1分钟内动脉硬化就可能导致血管痉挛狭窄100%,让人当时就死亡。上文提及的高级技工就是因为高血压和生气而导致血管痉挛狭窄,造成脑猝中死亡的。

    此外,中老年人如果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还要利用饮水来预防脑猝中。有些人睡前控制饮水,以防夜间多次起床。然而,由于控制饮水可导致血液中的水分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起床后2-3小时最易心肌梗死,而脑猝中则在天亮前或刚起床时易发生。为了防止脑猝中或心肌梗死,睡前30-40分钟必须补充水分,晚上起夜后也应补充饮水,但不要喝纯净水。

    如果做到上面的方方面面,就可有效减少猝死,让生命的进程回归自然。

    责任编辑 张田勘, 百拇医药(王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