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9年第1期
编号:12751541
民俗文化中的牛(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日 《百科知识》 2009年第1期
     对牛的情义,比如正月十六跑百病是颇为流行的一项习俗活动,在一些地方,跑百病时要带上牛一起跑。又在清明节,山东一带有“饭牛”的做法,这天一定要给牛吃顿好的。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地区和民族那里都设有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示礼敬。

    夏历的正月初五相传是汉族的牛生日,这天,人们不仅看天气的阴晴占卜当年养牛的兴衰(天晴,主育;天阴,主灾),而且对牛十分优待,喂它好吃的,不让它干活,不鞭打它,更禁止宰杀。壮族的牛王节也叫牛魂节、开秧节,流行于广西靖西、那坡、德保、天等、大新一带。时间因地而异,一般在夏历的四月初八,也有在五月初七、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七举行的。届时家家把牛栏打扫干净,撒上石灰。姑娘们会把牛牵到河边洗涮,并用艾叶水加少许米酒浇牛身,以除虱、压惊、定魂。也有的地方,清早由小孩牵牛到山岗、牧场,让牛自在度过生日。这天各家会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全家围桌而坐。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后,喂以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或绿豆汤,还要喂以糍粑,以酬其耕作之劳。节日期间,对耕牛要解缰卸轭,免除劳役。仡佬族的牛王节,也叫牛神节、敬牛王菩萨或祭牛王,流行于贵州遵义、仁怀、镇宁一带,每年夏历十月初一举行。这天要让牛休息,并喂以最好的饲料,还要做两个糯米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角上,并将牛牵到池塘、水田或溪边,让牛从水中照见自己的影子,后将粑粑取下喂牛,称作“给牛作寿”。有的地方还要放鞭炮,给牛披红挂绿,以示庆贺。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民那里,牛王节也在夏历的十月初一。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打粑粑,并备好香楮、酒、鸡肉等在牛棚边祭祀牛王。这天让牛休息,清早要用米粑或糯米饭搅拌饲料喂牛,将两块粑粑挂在牛角上面,还要用酒抹牛鼻子以示慰劳。
, 百拇医药
    哈尼族的牛节在五月初五,叫作“纽南南”。纽即水牛,南是歇气、休息的意思。纽南南也就是牛的休息日。有首《十二月风俗歌·纽南南》这样唱道:五月的好节是什么五月的好节是纽南南哈尼从田里牵回累瘦的水牛给它上山去闲闲地吃草忙过一年的春季大田里秧苗已经返青给大田穿上新衣的是哪个是金子银子一样的水牛

    这天,哈尼人要杀鸡,采来紫泽兰草做成紫色糯米饭,供过祖先后,便取一点鸡肉,用汤拌糯米饭犒劳忙了一季累瘦了的水牛。从此,春耕生产结束,家家户户都把牛赶到远山上去放养。

    牛兆祥瑞

    总之,由于牛的贡献以及人对牛的情感和依赖,围绕牛在礼仪场合的使用以及对牛的感恩,人们形成了种种习俗活动,这构成了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当然,从民俗文化角度谈牛,除了上面所述内容,我们不能不说一下立春节迎春、鞭春和抢春等习俗活动。

    立春,时在阳历的2月4日或5日,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至少在汉代它就发展成为一个节日,直到清末仍然盛行。在大约2000年的立春节日发展史上,春牛一直是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春牛多为土制,称为土牛。后来也有以竹为骨糊纸而成的。根据清朝礼制规定,立春日前,各府州县要预先在东郊造好芒神和土牛。芒神和土牛的位置根据立春的时间来确定。如果立春在腊月十五后,芒神就处于牛肩的位置;若在正月初一后,芒神就处于牛腹的位置;若在正月十五后,芒神就处于牛膝的位置,通过这种安排来告诉老百姓农事的早晚。到了立春日,一大早,各州县的官员们就要到东郊去迎春,将芒神和土牛抬到衙门。届时往往陈鼓吹,演杂剧,沿途观看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迎春后,官员还要象征性地鞭牛“打春”,即拿着纸鞭鞭牛几下。打春时往往有说词,虽然各地不同,但多是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话,比如“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大人连升三级,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合属官民人等一体鞭春”等等。鞭春后,春牛往往真的被打碎。
, 百拇医药
    由于当时的人们相信春牛有着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超自然力量,并希望借助这种力量,故而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做法,以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丁兴旺、身体健康。比如迎春路上,人们会争相摸春牛、钻春牛,或者将装有豆子的口袋挂在牛角上,甚至朝春牛撒谷豆、芝麻或砂石等物,以为这样可以驱除水痘,消除麻疹。保佑儿童健康,并令庄稼丰收。又在春牛被打碎后,人们会争相抢取牛土或者预置在牛腹中的胡桃、柿饼、栗、枣、花生等物,称作“抢春”。回家后将土牛置于牛栏、猪圈、灶台等处,认为可令牛不生病,令猪壮如牛,令灶台不生虫蚁。更有无子嗣的人家抢了土牛尾,回家后压到被褥下,据说就会早生贵子。有的人家还会贴春牛图。春牛图上往往绘有春牛和芒神,并以春牛的语气写着这样几句话:“我是上方一春牛,千差万派我下遍地游,不食人间草和料,专吃散灾小鬼头。”现实中的牛可以挽犁可以拉车,却绝无“不食人间草和料,专吃散灾小鬼头”的高强本领,世人却在自己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此等高强本领的春牛出来,以满足对于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除了慨叹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便只有归因于他们对牛的挚爱吧。
, 百拇医药
    责任编辑 王 凯

    相关链接

    有关牛的成语典故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这个神话传说作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牛郎织女”多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就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 http://www.100md.com
    牛刀小试

    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牛刀”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牛刀,宰牛用的刀,比喻大才;小试,稍微用一下,含初步显一下身手的意思。“牛刀小试”比喻有本领的人初次任职,就已经表现

    出才干。

    庖丁解牛

    《庄子·内篇·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琦,砉然响然,奏刀瞻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士口。

    吴牛喘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一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吴牛喘月”多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 百拇医药
    对牛弹琴

    汉·牟融《理感论》载:“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讲的是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弹得一手好琴,有一天他漫步郊野,看见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他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尽管琴声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只顾低头吃草而不理会琴声。“对牛弹琴”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无的放矢。

    马牛襟裾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全句说:如果人不通晓古今,就如同马、牛穿着人的衣服(即衣冠禽兽)。现在,“马牛襟裾”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多比喻衣冠禽兽。, 百拇医药(张 勃)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