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9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51651
牛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上)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百科知识2009年第1期
     尽管在分类学上,牛科还包括许多羊族、羚羊族的动物,但人们通常说的牛类仅指牛族的种类(包括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牛类的共同特点是雄兽和雌兽头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并且紧靠着枕骨的两侧长出,角的基部远远地分开:尾巴较长,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间没有臭腺;雌兽有4个乳头等。牛类是哺乳动物中最后出现的一个类群,很可能起源于原始的羚羊类,随着进化过程,体形演变为高大而健壮,四肢粗壮,达到顶点的便是牛属和野牛属。

    牛的演化史

    牛科动物起源于中新世,逐渐演化成为有蹄类中最成功、最进步的一支。欧亚大陆是它们早期发展的区域,以我国为中心的亚洲中部和东部地区是早期偶蹄类辐射的中心地区,很多牛科动物的化石在我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层中被发现。

    牛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形态有许多变化,其中在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的欧洲、亚洲东部和南部等地曾生活过一类体形较小,四肢细长,显得很瘦弱的牛,被称为丽牛。雄性丽牛的头上长有一对细长、呈扁柱状的角,角不大但很直,只轻微弯曲。雌性的体形比雄性小,而且没有角。丽牛主要栖息于草原地带,有时也出现在温和湿润的森林。它们营群居生活,奔跑的速度相当快。由于丽牛与此后出现的各种野牛非常接近,但更为原始,因此它们很可能是野牛类的祖先类型。

    在我国内蒙古的萨拉乌苏、满洲里和黑龙江哈尔滨、肇源等地晚更新世温暖潮湿的疏林草原环境中还生活过一种王氏水牛。它的身躯庞大,体长为3米左右,肩高可达1.8米。它们的头角短粗并指向后上方,从角基到角尖逐渐变细。奇特的是,这种喜欢温暖湿润环境的水牛当时却与猛犸象、披毛犀等寒带动物共同生活,从而引起学术界争论不休,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牛类的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具有“反刍”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反刍是牛类和其他一些食草动物的一种生物学适应。它们能在旷野里很快地吃饱,将食物储于瘤胃中,然后回到隐蔽的地方,将吞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口中充分地咀嚼,以得到充分的营养,所以古人云:“牛饮马食”,就是说牛只要多喝水就行了,不必像马那样,需要不停地吃草。这些适应结构,使它们的祖先在新生代后期的食肉类动物发展起来以后,在生存斗争中仍然能够得到很好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在自然界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从原牛到家牛

    家牛是在大约7000年以前经过人工饲养、培育而成的。一般认为欧洲系的家牛是由生活于欧洲及非洲北部的原牛经过人工饲养、培育而成的;而亚洲系的家牛的祖先可能是生活于印度的瘤牛(因髫甲部有肌肉组织隆起如瘤而得名)。这两个家牛系是否同种尚不清楚,但家牛都是它们的后代以及它们的杂交品种。

    家牛最早并不是用来耕田的,而是用来拉车、运粮草,为战争服务的。家牛直接用于战争在历史上也多有记载,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后来家牛被用来代步,历史上就有老子骑青牛过幽谷关的传说。三国时代制造的“木牛”、“流马”,是两种不同的独轮小车子,是当年诸葛亮用来解决山区运送粮草问题的工具。木牛是会运输而又不吃草的“牛”。这也说明在古时候我国的牛车是很普遍的,因为牛的力大,能负重,但是它的脚力却不如驴、马,所以后来被替代了。到了大约2000年以前,人们才开始用牛来耕田。

    虽然绵羊、山羊和猪都已经因肉用的目的早已被驯养,但是牛的驯化却是个转折点:自此以后,畜牧业开始成为一种生意。养牛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直接给家庭提供食品了。牛的英文名字之一“cattle”的原意是“财产”,说明牛已经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此外,牛还是人类自身力量的标志,如岩画、青铜器和民间装饰中的牛,象征着雄壮、威武、勇猛。牛也是男性的象征,很多地方把它当作生殖崇拜的对象。

    原牛体态魁伟,颈部有小的肉垂,头顶有饰毛,背部有隆起的发达肌肉,十分强健:在古罗马统治者恺撤大帝的“黑森林”一书中曾描述:原牛略小于象,色彩独特,体型巨大,速度超群,无论面对人、兽,它们都不会示弱。

    作为一种有可能被驯养的动物,原牛在各个方面都令人满意。它身躯庞大、以草类为食,肉的味道鲜美,而且还无怨无悔地每天产大量的奶。因此,牛很快就成为了人类最可靠的机器:将粗饲的草料变成了高蛋白的食品和饮品。

    不幸的是,到了11世纪,野生原牛的数量就已经很少了,只有在东普鲁士、立陶宛及波兰的野外还有少量残存,其他地方的原牛已经被人类全部猎杀。虽然从1299年开始,原牛受到了保护,但由于栖息地丧失,以及常与家牛混群交配,导致种群衰退,到了1359年,东普鲁士、立陶宛的原牛相继灭绝。只有在波兰还能见到原牛的踪迹,但偷猎原牛的现象仍然没有停止。到1599年只剩下20只生活在波兰西部森林中,而到了1620年便只剩下最后1只,这只原牛一直活到1627年,它的死去,代表着原牛从此全部灭绝。

    牛类家族之水牛

    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能够幸运地生存至今的野生牛类仅有10余种,分别隶属于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等类群。

    从水牛的名字听来,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喜欢水的。由于水牛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这些地带的气温很高,而水牛的皮又很厚,汗腺不发达,不大会出汗,所以不能利用出汗来维持正常的体温。它们把身体浸在水里,不仅可以散发热量,还可以减少被蚊蝇叮咬的危险。

    亚洲水牛,也叫印度水牛,分布于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地,体形最大,角向外弯曲的幅度也最大。它高大而健壮,体毛稀疏,四肢粗壮。角表面光滑,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体色主要为灰黑色,颈部下方有“V”形白色宽纹。

    亚洲水牛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被驯化。家畜水牛的角已经失去当作武器的功用,变成平的。但是,野生水牛则素有异常凶猛粗暴的名声,有不少关于雄兽打败猛虎,撕碎雄狮、鳄鱼的故事。它们的一对粗壮的角足以给来犯者以致命的打击,因此,狮、虎、豹等猛兽都不会轻易攻击水牛。

    在生活在亚洲的水牛类中,’最原始的种类是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低地树林地带的倭水牛,也叫低地水牛、西里伯斯水牛,体形比较像羚羊,颈部长而角小,上颌臼齿侧的中央没有 (余 夫)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