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9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51648
“司马迁创造‘中国人民’一词”等9则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百科知识2009年第1期
     司马迁创造“中国人民”一词

    先秦时代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只单独使用。“中国”本意是指京城,也指中原地区。“人民”是个复合词,因为“人”与“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上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话说山西、山东、塞北所出的特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这里的“中国人民”一词虽与先秦时期的意义无大差别,但因为它第一次将二者连在一起,构成偏正词组,所以说是司马迁最早创造了这一词汇。

    隐语——我国最早的灯谜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泰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这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后来,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

    中国的茶道法则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完、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缠足的由来

    缠足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陋习,是对女性的一种摧残。据说这种陋习大约是从后蜀开始。相传南唐李后主曾造七尺高莲台,令宫嫔睿娘以帛缠足,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从此,开创了后世缠足之风。宋朝时期,缠足之风愈来愈盛,女子的脚越小越受赞赏,小脚已成为美人的标志。清朝时期,康熙曾下诏禁止女子缠足,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纷争。康熙七年,王熙奏免其禁,以至民间又公开缠足。乾隆年间,满族妇女也盛行缠足之风,以至乾隆皇帝屡次降旨严责,不许旗女裹脚,旗女才得以保存那天然的双足。封建社会时期的妇人,如果听人背地评说自己脚大,会感到异常的羞愧。母亲越是喜爱自己的女儿,越为女儿死死缠足。于是,此陋习得以盛行。

    休沐——古代休息日

    古人把休假叫“休沐”《史记》中说,“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古代官员一旦进了公堂,一连五日不得擅自离开。到了衙门官府的五天里,不得从事私事。五天的工作完了,才能外出访客见友游玩。如果在工作日生病,不得不休息,要顶替一个休息日。身体确实不好的,被迫告老还乡。这个制度,由汉到唐,历时久远,按《史记》记载,连宰相也要执行,不能享有特权。刘禹锡有诗说:“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邀。”而孟浩然在诗里说:“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辛辛苦苦做官的人,盼望连续工作五天后开怀醉酒的那一天。据说,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买官卖官现象是在汉朝,有钱人渐渐无所不能,拿金银可以直接兑换休息日。

    保龄球的起源

    保龄球最早开始于公元3至4世纪的德国。最初,天主教徒在教堂走廊里安放木柱,用石头滚地击之。他们认为击倒木柱可以为自己赎罪、消灾;击不中就应该更加虔诚地信仰“天主”直到14世纪初,才逐渐演变成为德国民间普遍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后来,荷兰人和德国人的后裔移居美国,便把保龄球传到了美国。

    汉朝的酷吏

    汉朝时的酷吏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据司马迁所记,堪称有史以来酷吏第一人的郅都十分“公廉”,熟人的馈赠不受,亲戚的请托拒绝。《后汉书》记载酷吏董宣死的时候,“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郅都执法严酷,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称其为“苍鹰”。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郅都得罪了藩王,太后硬要皇帝斩了他;有“虎冠之吏”之称的王溘舒更惨,因人告发,被诛灭五族。汉时的酷吏,杀人太多太滥肯定无法让人原谅和同情,但其操守廉洁和不畏权势之精神还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箫的由来

    现在的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被称为“洞箫”。但它在古代却是一种编管乐器,即排箫。它历史悠久,《风俗通》说:“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根据历史记载,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一说大箫二十三管)。由于竹管长短不齐,吹出来的声音就有高有低,“长则浊,短则清”。今日竖吹的单管箫,是从古代的“笛”改进过来的,借鉴了“羌笛”的制作工艺。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山西内蒙古惊现秦朝星台群

    秦统一六国后,由秦始皇命令驻守上郡的大将蒙恬历时6年主持修造的“地上天国”星台群——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最近被发现完整地留存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延安两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14个县(区)、旗。这是历经9年调查考证取得的重大考古学术成果。秦帝国全天星台由1424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其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一一对应,又分别对应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障、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同时,这些星台还与各种神话等精神世界相呼应,构成完整的“地上天国”。遗址总体轮廓为女娲补天形,自下而上共分九层,每层各有其名,各含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印证了“天有九层”的古老传说,也表明当时“盖天说”仍占据统治地位。当时的统治者通过观星、祭星、占星这种独特的方式方法来预测军国大事,广大庶民亦希望观天象知晓社会变异或自身的生计。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美东研究员认为,秦星台是秦长城、秦直道之后的又一庞大而周密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应有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 蒲 晖 (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