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9年第1期
编号:12751644
冬至话“数九”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百科知识 2009年第1期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与节气相关联的节日。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己使用“圭”(又称土圭、圭表,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日影长度和位置的仪器。)测定出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和最短的两个节气点,即冬至和夏至,合称“二至”。其中,冬至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自冬至开始,昼逐渐加长,夜逐渐缩短。

    在宋人李防等辑录的《太平御览》一书中,有对“冬至”这个名称的解释:“冬至有三义:一者阳极之至,二者阴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日冬至。”由于冬至在一年中,是昼夜长度变化的转折点之一,而古人又以昼为阳,夜为阴,所以人们还认为:“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司马迁《史记·律书》)即从冬至这天起,阴气逐渐下降,阳气开始上升,大地万物由此“还阳”。因此古人在纪年时便将冬至所在的农历(亦称阴历)十一月,定为太阳历(中国的农历属阴阳合历。以太阳的运行位置确定年的长度,而以月相盈亏确定月的长度)一年的起点。在用十二地支纪月时,第一个地支“子”便代表十一月,称为“建子之月”。
, http://www.100md.com
    因为冬至是一年中太阳距离地球北半球最远的一天,这天、正午时分的太阳影子最长,所以古代的天文家更将这一天作为观测太阳位置,确定上一年的长度是否与太阳围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相吻合(古人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即“地心说”)。并以此作为制定第二年历法,即新“皇历”的依据。

    白人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将世间的万物都划分为阴、阳两个属性,数字亦如此。古人视单数(奇数)为阳数,双数(偶数)为阴数。而自冬至开始,昼逐渐加长,预示着阳气渐盛。所以至迟在宋代,人们便将最大的阳数“九”,即所谓“极阳之数”与“阳气之至”的冬至联系在一起,从冬至这天起开始“数九”。以9天为一个周期,循环排列至第9个9天为止,共81天。待“数九”结束,已是春暖花开时节。“九尽桃花开”,“九九八十一而寒尽”。所以“数九”的文化习俗,体现了人们顺应自然,企盼大地早日还暖,万物尽早复苏的心理。

    古人根据“数九”期间的气候、物象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还创作出《九九歌》。不同朝代和地区的《九九歌》也不相同。如“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由西域传入的一种簧管乐器,今称管子);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穷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明谢肇涮《五杂俎》)清代山东潍县王之翰亦作《九九歌》:“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装成;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千家共享婴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三九严冬水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鲤鱼换新滑,且喜床头樽不空;四九雪铺遍地平,朔风冽冽起新晴,朱绨公子休嫌冷,总有樵夫赤足’行;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醪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六九上元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七九至数六十三,堤旁杨柳如含烟,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萌,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这首《九九歌》十分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数九”时节的气候、物象和民俗,读来清新上口。各地流传的《九九歌》尽管内容各异,但多描述了当地冬至以后自然景象的变化,且大多意明简要,极易上口,所以常作为农家适时耕作的参考和依据,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百拇医药
    不过,虽说冬至是阳气上升之始,但由于日照不足,天气十分寒冷,人们很少到室外活动。特别是三九、四九,更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人们难以外出。于是从明代开始,人们便于“数九”期间,在室内进行一些消遣娱乐活动,其中即有《九九消寒图》。其活动内容是涂染字、画。“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帝京景物略》卷二)即画一枝素梅,其上绘有81朵梅花。从冬至这天开始,每天用红笔涂抹_朵梅花,待梅花全部涂红,“数九”结束。还有的绘制九宫格或9组圆圈,每组9个,共81个格或圈)。每天涂染一个格或圈。涂染时,必须一天一染,不能漏染或提前。涂染时还有讲究:“上涂阴天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即逢阴天时,只涂格、圈的上部;晴天只涂下部;遇风涂左边,遇雨涂右边;若是下雪,则涂中间。等到“数九”结束时,这张《九九消寒图》上面的81个格或圈不仅全被涂抹、染色,而且还成为一张天气记录图。

    此外还有描字,即描红的活动。先选笔画均为9画的9个字,共81笔画,组成一句诗。如“春前庭柏凰(风)送香盈室”,都写成空影字。每天描一笔,每过一个“九”,正好描完一个字。等到“数九”结束,9个字也全部描完,故又称为“九九消寒句”(图3)。还有一种“九九迎春联”,上下联都是9个字,每个字也都是9画。如“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每天在上下联各描一笔,待春暖花开时节,一幅完整的春联便呈现在纸上。
, http://www.100md.com
    这种数九消遣活动在明清两代的皇宫内也同样流行。明朝后期,每年冬至前,司礼监(宫中的太监机构)都要印制一批《九九消寒图》或诗句,分送至宫中各殿堂,贴于墙壁上。以供帝后和嫔妃们消遣娱乐。清朝道光皇帝曾御制一幅《九九消寒图》,上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风)”9个空影大字。每天由进宫值宿的翰林或官员逐日用朱笔描一笔画,还要在大字左下方,用小字标注当天的日期和阴晴风雪等天气情况。

    这种年年相袭的“数九”消遣娱乐活动,在清朝皇宫内一直延续到末代皇帝。溥仪在位时,爆发辛亥革命。之后,他虽然仍生活在紫禁城内,但终日无所事事。是年又逢冬至,侍奉溥仪的随从们想方设法给他消愁解闷,而为他制作了一张《九九消寒图》。不过,这也因此成为清朝皇宫内的最后一张消寒图。

    责任编辑 常汝先, 百拇医药(朱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