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9年第14期
编号:11790162
生活中的“多普勒现象”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5日 《百科知识》 2009年第14期
     你可能发现,当飞驰的火车接近我们时,其汽笛的轰鸣声会非常尖锐刺耳,而当离开我们时汽笛的轰鸣声会一下子低沉下去,汽笛轰鸣声的音调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同样的情况还有疾驶警车的警笛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这有什么奇怪的吗?难道这里还有什么奥秘吗?是的,科学家从这种熟视无睹的日常现象中发现了非常重要的科学规律:这种由于声源运动而引起音调变化的现象,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多普勒现象”。

    飞驰而来的火车……

    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生于1803年,是萨尔茨堡一名石匠的儿子,父母本来期望他子承父业,可是他自小体弱多病,无法当一名石匠。他们接受了一位数学教授的意见,让多普勒到维也纳理工学院学习数学,毕业后又到维也纳大学学习高级数学、天文学和力学。

    那是1842年的一天,多普勒带着小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就注意到了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频会改变。经过认真思考,他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声波频率在声源移向观察者时变高,而在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变低。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精密仪器能够量度出那些音调的变化。反对的人不屑地认为:这不过是听者耳朵的一种错觉罢了。

    面对权威的反对,多普勒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实验来验证。在那个时代,没有仪器能够量度出那些变化,多普勒想出了一个“笨”方法:请有经验的乐手亲耳辨别。他请一些乐手在飞驰的火车上露天奏出一定音调的乐音,请另一些乐手在月台上记下火车接近和离开时听到的音调高度。反复实验以后,结果出来了:支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那么“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我们耳朵听到的所谓“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每秒钟声源振动的次数)决定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