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逸趣
编号:11849222
丽江的前世与今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百科知识》 2010年第1期
     清晨6点,爬上纳西族朋友家的屋顶眺望丽江——那是座矮小的城,站在二楼顶上就可以一览无余,山包裹着城,连绵在雾气中。纳西朋友叫琼,她家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院子里有她爸爸种植的很多植物,二楼的平台上养着小狗。琼是个没有一丝少数民族气息的现代派女孩,在东北读了大学,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幽默而热情。那里几乎每家每户的居住条件都差不多,一个个小二楼连接着,组成了丽江古城以外的新城。新城里住着安静的丽江人,黝黑、瘦削,偶尔看到70岁以上的老人会穿着传统纳西服饰,更多的纳西人都已经融入游客中难以分辨了。只有石木结构的古城与钢筋水泥的新城,以静默的方式展示着丽江的前世与今生。

    丽江:商业使她不曾寂寞

    当万里长江流经滇西北时,受山势阻隔,形成了一个倒N字型曲折流程,这段流程被称为丽江,而被江湾拥抱的这片土地就有了“丽江”这一美丽的名字。丽江市处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过渡带,海拔接近2400多米。这是一座古城,早在先秦时代的史书中就有记载,系滇、川、藏交汇之地,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所经的重镇和军事要地。
, 百拇医药
    现在的丽江已经蜚声国际,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在8月末抵达丽江,虽是酷热季节这里却清爽宜人。并非黄金周或暑假高峰,但丽江古城中的游人还是超出想象,走在其中像是参加游行。忽然看到一队举着小旗子的旅行团,我和琼就忙不迭地开跑。

    当今丽江古城中的每一处古宅都是商户、餐馆、酒吧、银饰店、皮革店、服装店……古城中的每一位居民几乎都是商人,偶尔会在古城的某处小桥上看见晒太阳的老翁,大概他们已是为数不多的“非商”居民。有些来过丽江的游客认为这里商业化太重,已经失去原有的质朴,其实丽江人的商业智慧并非仅源于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而是一种历史承袭。

    丽江的四方街是古城中最大的一片空地,也是古城的地标。在古代,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集市。清代,乾隆《丽江府志略》这样记载四方街:“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日坐街,午聚酉散,无日不集,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也就是说,在清代四方街已经是每日集,而不是穷乡僻壤的几日一集的情况了。
, 百拇医药
    在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被截断,从昆明经下关、丽江到拉萨,并延伸到印度的通道成为中国主要的国际交通线,内地所需商品基本从这条线运进。于是,丽江的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省内以及北京、山东、四川等地的商家纷纷在丽江设号经营。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丽江有大小商号110多家,古城内的商铺达到1200多家,可见当时的繁荣兴旺并不输给现在的丽江。

    纳西族:“女主外,男生内”

    现在的四方街已经成为古城的“中心广场”,虽然不是集市,但仍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四方街中央有身着纳西民族服饰的老妇人在跳舞,当地人称为“打跳”,一般是节日进行的一种自娱自乐的集体舞蹈。据琼说,她们是职业的,而且服装经过现代审美的修改,已经和原来有很大不同。琼希望自己在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上一套真正的纳西族“披星戴月”服装,这需要母亲为她准备。

    说到琼的母亲,我才真正体会到纳西族“女主外,男主内”的传统。去了琼家两次,每次都是爸爸招待,从未见过她妈妈。她妈妈不仅身有公职,而且还在经营一家店铺,每天从早忙到晚,在家的时间很少。琼的爸爸则安静不语,可能是怕外人听不懂,或坐或站一身悠闲,完全看不出他也是上班一族。清晨早起,缓缓地侍弄花草,看看电视,似乎有无限的光阴等待着他从容度过。
, http://www.100md.com
    传统的纳西妇女大都身体健壮、性格爽朗,以勤劳能干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俗称“披星戴月”,深色羊皮披肩刺绣七个圆盘,犹如星斗,其实是指她们每天都在披星戴月地操劳,为全家的生计奔波。而纳西族的男性属于“荣誉家长”,在家中受女人和孩子的尊敬,在外面参加丰富的社会公共活动,但家中的实际控制权还是由女人掌握。

    俄罗斯人顾彼得曾在《被遗忘的古国》中描述过傍晚时分古城中热情浪漫,的纳西女孩:“未婚的姑娘穿着盛装,手挽手地走,四五个姑娘成一排,正好把街道横拦住。她们在街上冲上冲下,咯咯发笑,放声歌唱,吃着葵花籽。粗心大意的小伙子很快被这些魁梧而又男子气概的女子征服,被她们领走,命运成了未知数。比较老练的小伙子沿商店的墙和门站着,评论着行进中的美女们。不时一群姑娘在一个小伙前停住,然后这个小伙被领走,目的地是公园。在河边草地上,烧起明亮的篝火,歌舞持续到半夜。”

    顾彼得描述的已经是50年前的场景了,虽然从琼的父母辈还能看到纳西入“女主外,男主内”的影子,但21世纪的纳西女孩已经不再需要男性般强健的体魄去养活全家。我眼前的琼亭亭玉立,她心目中好丈夫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学历、性格、工作都很重要,和很多大都市的女孩一样,她相信两人共同的努力才能拥有稳固、幸福的家庭,至于“主内、主外”的问题已经很少被考虑了。
, 百拇医药
    东巴文:世界的记忆

    丽江的主要原住居民是纳西族,信仰以万物有灵为核心观念的东巴教。约有30万人口的纳西族属于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但是这个“小”族群却拥有享誉世界的独特文字——东巴文。东巴文有文字“活化石”之称,早在发现之日就名扬中外。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而所谓“东巴”则是纳西族特指的宗教祭司,直译为“智者”。

    东巴教的兴起时间,学界未有定论,最早大约为公元3世纪,或者要晚到8世纪。对于东巴教的产生后世有许多传说,都与藏传佛教有关。如民间传说是一个纳西族小男孩随喇嘛学经,后逃到中旬白地,创立了东巴教。可以说,明代以前纳西文化更多受到藏族而不是汉族的影响。
, 百拇医药
    琼是丽江纳西族80后的一代,她这一代纳西人还是说着纳西语长大的,但普通话和云南当地的方言才是他们日常交流的语言。琼和她的朋友们几乎无人通晓东巴文字,她说在过去也是贵族和东巴继承人才会学习东巴文字。有些底层普通人根本不知道东巴文字的存在。

    如今,走在丽江古城,仍然可以看见石壁、木板上刻有东巴文字,很多商家也将东巴文印制在衣服、帽子、披肩、灯罩等各种材料上。这一曾经与宗教仪式、宗教经文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拜师才能掌握的神秘文字已经变得随处可见。如果有一天你在巴黎的咖啡馆看见身披象形文字披肩的女郎,相信你的判断,那一定是东巴文。丽江古城的女游客几乎人人都会买一件纳西披肩,更别提最爱披肩的欧洲入了。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字,已经不仅属于中国,它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记忆”。

    古城:在天边远望人间烟火

    丽江市除著名的丽江古城外,还拥有另一个同样美丽的所在一束河古城。这座古城离丽江新城较远,乘车前往需几十分钟。随着琼悠闲地走进去,竟没有人拦住收票,大概我没有披东巴文披肩,被当做本地人了。束河古城的游客明显少了许多,城中流过的水域宽广而清澈,黑鱼在幽静的潭水中游弋。当地人认为这种鱼不能食用,因此,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生长,个头肥硕,数量充盈。
, http://www.100md.com
    城到哪里,水到哪里,古城的宅子一推开门就能看见透彻的水,汩汩不息。浓荫让桥下一片清凉,倚桥而望,浅浅的河水中有孩童嬉戏。我们吃着河水冲洗过的新鲜胡萝卜,冰凉甜脆。远处传来慢慢的吉他声,时光也渐渐停了下来。深色的酒吧前,跳跃出两只金黄色的苏格兰牧羊犬,抚摸过去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

    黄昏,我们回到丽江古城,这里依旧人声鼎沸,藏式酒吧会传出悠长高亢的歌声。脱下鞋子,坐在白日里被晒热的石头上,等待丽江的夜晚降临:夜晚,红色的灯笼在水光中摇曳,拍下的照片和我的记忆一样都是模糊不清的,如梦如幻。黑夜掩盖了游客身上的时代印记,却勾勒出古城的岁月痕迹,越发让人忘了时光。

    当夜色更深的时候,我和琼来到了丽江古城的最高处——万古楼。在此俯瞰全城,仿佛在天边远望人间烟火,温暖又冷清。琼指着一处山腰,说那是她曾经就读的中学,以前上学要穿过古城,爬上山去,那时候古城破旧沉寂,谁能想到如今红火得天天如过年。琼和朋友很少来古城玩,这座对于都市人来说充满魅力的古城,对于他们来说是昂贵又缺少幻想的地方。也许,梦想永远在别处。

    [责任编辑] 林京, http://www.100md.com(田 子)


    参见:首页 > 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