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744665
国民政府选址之谜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7期
     有人说,“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民国看南京”,此言凿凿,南京称得上是民国时期现代都市的典范。

    民国建筑有何特点?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其发展历程可视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缩影,具有独特的地位。南京的民国建筑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等级高,国民政府的“五院八部”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的等级和规模,均属当时全国乃至东亚之最;二是类型全,举凡行政、纪念、文教科研、宗教、使馆、公共、官邸、工业、交通、民居等各式建筑,应有尽有,行人在不经意中就与它们不期而遇;三是历史及艺术价值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汇聚了吕彦直、杨廷宝、赵深、范文照、童寯、卢树森等众多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他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出的一批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以及对新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许多建筑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录中;四是内涵丰富,每栋民国优秀建筑都与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文化内涵非常丰厚。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近代建筑已经成为凝固的历史音符,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百拇医药
    民国时期的中央政治机关旧址几乎全部集中在现今中山北路一线,西北自挹江门起向南,沿途有海军总司令部、行政院、交通部、军政部、联勤总部、立法院、监察院、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最高法院、外交部;中山北路至鼓楼结束,以南称中山路,有“三青团”中央团部、司法院;至新街口向东即为中山东路,这里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等。这一路的党政军机构,如珍珠般散落在串联的中大大道两旁,其中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司法院再加上位于鸡鸣寺东南侧的考试院,共同构成国民政府的核心机构“五院”。孙中山当初借鉴了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又结合中国特色,在行政、立法、司法之外,又加上考试和监察,是为五权分立,由此形成“五院”。

    行政院居于总统府内10年

    行政院位列“五院”之首,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掌管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国家事务。行政院院长一职乃权力之中心,历来角逐激烈,历任院长有谭延闿、宋子文、蒋介石、孙科、汪精卫、孔祥熙、张群、翁文灏、何应钦、阎锡山。
, 百拇医药
    1937年抗战爆发以前,行政院一直与国民政府一墙之隔,位于现今总统府东花园内。大门门楼坐南朝北,原门额“行政院”为谭延闿所题。现保留有西式2层两幢办公楼,青砖砌筑。北楼建于北洋时期,时为“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掌控之下;南楼则建于1934年,由建筑师赵深设计,平面呈“凹”字形,现二楼西北角的办公室内仍按当年布局摆设,门口还挂有“院长办公室”的牌子,不经意中彷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抗战胜利后,行政院返京,迁至中山北路61号(今254号)原国民政府铁道部旧址办公,原址为国民政府社会部所用。铁道部大楼由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建于1929年,为中国传统宫殿式样,中央办公大楼高3层,两侧附楼为2层,重檐庑殿顶,琉璃瓦屋面,斗拱、梁枋、门楣均施以彩绘,庄重而大气。1949年2月,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因此地离长江不远,已在解放军大炮射程之内,遂将行政院迁到中山东路307号励志社临时办公。现今建筑均保存完好。

    立法院曾在张爱玲祖父故居内

    立法院为最高立法机关,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以及其他重要国际事项的职权,先后担任院长的分别是胡汉民、林森、张继、孙科、童冠贤等人。立法院院址有两处,一处在白下区斛斗巷的张侯府,今白下路273号南京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内。这里曾是清流派著名人物张佩纶的府邸,他是李鸿章的女婿,又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祖父。后几经变迁,立法院成立后,这里成了院址,斛斗巷一度改名为立法院街。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曾居住其内,张学良于1930年首度莅宁,胡汉民在此以西餐招待。另一处在中山北路105号(原261号),抗战前乔迁。这组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法官训练所,由设计师童寯等人于1937年设计并建成,有中西合璧的2层楼房3幢218间,西式平房9进78间,木板房3座33间,还有白铁皮房1间以及防空洞4个。主楼钢混结构,歇山顶,小瓦屋面。维新政府和汪伪时期,这里是“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和“南京特别市政府”。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立法院重返这里办公,现主体完整。
, http://www.100md.com
    只留下大院门的司法院

    司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司法机关,成立于1928年11月,其职责是掌理“司法审判、司法行政、官吏惩戒及行政审判”,其直辖机关有最高法院、行政法院、中央特种刑事法庭和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王宠惠、伍朝枢、居正先后出任院长。

    司法院旧址位于今天的中山路251号(原269号),原有房屋16幢118间。主楼建于1935年,坐西朝东,高3层,是一座西方宫殿式建筑,平面可分为左、中、右3部分,中央高耸,两边略低,左右对称,主楼中间顶部有半球形拱顶,上面镶嵌有自鸣钟。前有大庭院,遍植花草和松柏,环境幽雅。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一场大火将司法院焚毁,如今这里是南京市供电局办公楼,8根高大的爱奥尼亚柱式大门则是当年司法院仅存的遗物。

    装点门面的监察院
, http://www.100md.com
    监察院为国家的最高监察机关,具有对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的权力,成立于1931年2月,历任院长有蔡元培、赵戴文、于右任。监察院办公地点最初是在复成桥东、公园路旁的一座老式平房内,这里北临第一公园,南接明御河,是一处风景不错、清静安宁的办公场所,与监察院的工作实情倒是有几分相似。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监察院另择新居,搬到中山北路办公,与立法院毗邻。

    于右任担任监察院院长的时间最长,这位颇有傲骨的“美髯公”曾想在整顿吏治方面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1933年6月,监察委员刘侯武弹劾铁道部部长顾孟余在向国外采购铁路器材中有违法舞弊行为。此案刚一公布,就引起蒋介石和汪精卫的不满,最后不了了之。监察院实际成了国民政府的摆设,有名无实。于右任书法造诣很高,求墨宝者甚众,他曾自我解嘲地说“我这里是闲衙门,就是写字的生意挺兴隆”,言语中透露几多无奈。

    五院之“另类”考试院

, 百拇医药     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成立之初,“就地取材”,分列各处,后相继以中山大道为轴线汇集,唯独考试院一直在鸡鸣寺东南侧的文庙旧址,和其他四院不在一条轴线上。究其缘由,这大概是与考试院脱胎于传统的科举制度有关,因“近亲”关系而“旧物利用”。

    考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构,掌管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任用、考核、升迁、退休、养老等事宜,今北京东路41—43号即是当年考试院所在,现为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地。这里的历史要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因供奉关羽而被称为武庙,明亡后改为文庙。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期间,这里是宰夫衙,后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在两江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的倡议下,文庙迁至朝天宫另建。

    1930年,第一任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选择在这里兴建考试院,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在五院中为最大。除武庙原有建筑外,新建宁远楼、华林馆、宝章阁、明志楼、衡鉴楼和公明堂,既有中式大屋顶,亦有西式洋楼,中西新旧,交相辉映。该建筑群由建筑师卢毓骏设计,结合原有建筑,按东、西两条平行线一字排列,布局对称,相得益彰。1931年~1936年间,考试院共举行过4次高等文官考试,这是政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据载,考试院自成立至1949年,录取考生总数约为5000人。汪伪时期,伪国民政府在此粉墨登场。抗战胜利后,考试院迁回原址,现大部保持完整。
, http://www.100md.com
    中央机构选址未按

    《首都计划》执行

    1934年的南京地图上,在明故宫一带出现了“中央政治区”的字样,令人不解,因为这里唯一能和“中央”挂上点钩的就是励志社,但它仅是蒋介石的内廷供奉机构,绝非权力机关,并不具备代表性和说服力。那地图上又为何这样标呢?1929年出台的《首都计划》中是将中央政治区定在中山门以外紫金山南麓,因为财力不足,选址过偏,办公多有不便,实际并未“照章办事”。1934年前后,国民政府开始调整原有方案,考虑在明故宫一带兴建新的中央政治区,并于1935年6月基本敲定了使用分配方案,规划征用7000多亩地,分南北中3个部分建设,并已在地图上标明。不过,由于时局动荡和财政吃紧,直到1949年,明故宫的中央政治区也未形成,成了“纸上谈兵”。

    一幢幢建筑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又如同是一组历史画卷,倘佯其间,令人流连,恨不能读懂看遍。不过,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自造访,才会有更深的感受。
, http://www.100md.com
    【责任编辑】王凯

    相关链接

    《首都计划》:《首都计划》将南京的城市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其布局以新街口环形交通广场为市区中心,以中山大道为城市的中轴线。中山大道专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而建,包括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3段,北起下关,东出中山门与陵园大道衔接,全长12千米。1928年8月12日破土动工,赶在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奉安大典前初竣。奉安大典之后,又对中山大道进行改造修建,一条路宽40米的大道最终成型。如今,80年过去了,这条大道仍是南京市内交通的主动脉,继续发挥着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初识南京从中山大道开始,走“进”南京则由民国《首都计划》步步深入。《首都计划》的内容甚广,共编制有28项规划。按照现代都市的标准,采取了不同功能的划区,分别为: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为中央政治区;傅厚岗一带为市级行政区;长江两岸及下关港口为工业区;主干道两侧和明故宫、新街口一带为商业区;鼓楼、五台山一带为文教区;山西路一带为新住宅区。随后,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就此展开,通过近10年的建设,南京现代都市的风貌一举奠定,今日南京旧城的总体格局乃当时旧影。, http://www.100md.com(韩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