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744593
西安东大街 穿越1400年风沙(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9期
西安东大街  穿越1400年风沙(上)
西安东大街  穿越1400年风沙(上)

     西安,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东西南北,大街小巷,随手拈来一个地名,似乎都有一段诱人的故事,或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周立京,秦建都,汉定邦,隋大兴,唐长安,朝代更替,灰飞烟灭。黄土虽厚,古迹可寻。前人给这座古城染上了层层神秘的色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若问西安城内最古老、最繁华、最长的街道是哪个?不少西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东大街了。”今天,我们就到东大街上走一走,看看它的生命轨迹。

    东大街的形成

    东大街,西起钟楼,东至长乐门(东门),因在钟楼之东而得名。它是以钟楼为中心辐射的四条大街中最长、也是最繁华的一条。东大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这条大街的变迁过程,可以说是西安城市发展史的缩影。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建造大兴城时,这条街是通过新建的子城东城墙中门的大街,由于其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所以被命名为景风门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 百拇医药
    唐朝末年,先是黄巢起事,后是军阀连年混战,长安城被焚掠破坏,满目疮痍。城大人稀的长安城不利于防守。为适应军事上防守的需要,当时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对长安城进行改筑。放弃了破败不堪的外郭城和宫城,重修皇城,称为新城,即五代、宋、元的长安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缩建后的新城东门仅留了一个景风门,作为新城的东大门。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

    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第一次在历史中出现。

    随后,明太祖将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同时下令在西安营建规模庞大的秦王府并扩建西安城,其中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东大街600年历史。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因明秦王府萧墙改筑满城(供满族人居住),此街被称为顺城街。

    1911年10月22日,西安革命党人最先响应武昌首义,满城被战火焚毁。革命领导人张凤翙任陕西省大都督。他凭借官府的力量,利用拆毁满城残余房屋的木料和拆除满城南墙的砖,对东大街进行了较大整修。这次整修有两大特点:一是仿照日本街市木结构房屋的样式(因他早年曾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东大街两边修建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供出售或出租,有的是下店上库或前店后家。这些楼房的高低尺寸和南北距离,都基本一致,各十字路口的屋角,都是传统的中式飞檐。二是门面每9间为一组,整齐划一。每户之间都有火檐墙(防止一家失火,殃及邻家的一种高出屋檐的砖墙,即防火墙),沿着火檐墙,在各商户之间屋檐下顺势搭出来形成的走廊,又起到了遮风挡雨的功效;同时,火檐墙的下方,每组房相隔处均砌有一圆顶形门洞,也让各个商户的走廊连成一体,便于顾客行走。最令人称道的是,人们在这沿街凸出来的火檐墙壁上端修砌出各种上大下小、形状各异的装饰砖雕,其雕工精致,修饰华美,既有幽兰绽放,也有祥云飘浮,成为街头一景。然而,让人惋惜的是,随着城市变迁和改造,这些火檐墙已荡然无存。
, 百拇医药
    1927年,东大街一度改名为中山大街,1953年复名为东大街。“文革”期间,东大街曾被称为东风路,1975年,恢复原名。

    老西安的东大街长度2150米,宽度几达30米,是当时西安城内乃至西北地区最宽敞的街道。

    钟楼耸峙入云

    钟楼,今天已成为西安的象征,登楼远眺,古城风貌尽收眼底。近可见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别具风采的老式民居;南可见大雁塔、终南山峰。

    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钟楼坐落于西安城中心,是东、西、南、北4条大街的交汇处和分界线。但它始建时并不在此处。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今西安市西大街北广济街口的迎祥观。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才移建于现址。因楼上悬有铁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

    至于钟楼移建的原因,是由于城市中心的东移,它的位置显得偏西,于是便向东整体搬迁。然而,上了年纪的“老西安”却宁愿相信一个美丽的传说:
, 百拇医药
    明朝万历年间,关中发生大地震,死伤无数。一时传言四起,说是地下有妖怪作乱。当时,迎祥观的道士高承之向西安知府进言:“钟楼东迁至十字路口,地动可除。因为那里地下井中有条万年巨鳌在作怪。”知府听后,便与高承之一起来到十字街口,命令士兵刨开地面,揭开四块大石条,果见下面有一深井,并听到有哗哗水声。不一会儿,一股水柱夺井而出,直冲天空,随即见一巨鳌头伸出井口。高承之忙用宝剑按住鳌头,叫士兵用铁索链将其锁住,然后将铁链和巨鳌一同沉入水底。知府又征用5000工匠,夜以继日地将迎祥观钟楼移建于此,将巨鳌镇压在水底,使它永世不能作乱,长安从此太平无事。“钟号景云鸣采凤,楼雄川口锁金鳌。”现如今,钟楼北面的这副楹联就印证了这段传说。

    据老年人讲,至今在钟楼附近的地上或钟楼的墙边仔细倾听,常能听到潺潺水声(其实是风从钟楼的门洞吹过而发出的声音)。

    钟楼的基座呈正方形,座高8.6米,边宽35.5米,占地面积1377.4平方米,全部用青砖砌成;上部绕以雕花栏杆,下部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洞,东、西、南、北互通,北面有对称的楼梯可拾级而上。四面都是5开间,宽阔的走廊上有巨型明柱支撑。楼为二层,外观为三层重檐,以窝拱相承。楼檐四角攒顶,覆盖着碧色琉璃瓦,形若飞鸟展翅。其顶端是高5米的大圆顶,外贴金箔,灿烂夺目。
, 百拇医药
    繁华东大街

    在明清时期,西安的商业街并不在东大街。随着城市格局变化,解放后,东大街因为拥有西安唯一的邮电局和颇富盛名的西安饭庄,以及众多老字号、大型百货商店,逐渐成为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现在的东大街,其繁华景象绝不亚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西安市最著名的精品专卖店大都汇集于此。

    从钟楼沿东大街南边人行道往东不远,一座宏伟壮观的百货大楼巍然屹立面前,这就是目前西安最大的百货服务大楼——开元商城。据说,这座商城是在唐开元寺旧址上兴建的,故得此名。据史料记载,开元寺是民国时期西安最具规模的青楼院群,那时候的达官贵人若不去开元寺,就不叫逛西安。

    解放后,开元寺破旧的大殿被拆除,并在其上修建了解放商场。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扩建为开元商城。尽管东大街上店铺林立,地处市中心商业繁华区的开元商城仍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去处。

    从开元商城往东不远,就是骡马市,自古即为繁华街市;明清时,因街南段是骡马市场而得名。在《永远的骡马市》一文中,作家陈忠实这样形容儿时记忆中的骡马市:“头一回听到骡马市,竟然很惊讶。原因很直白,城里怎么会有以骡马命名的地方呢?” 繁华与土气的碰撞,使骡马市这个街名别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 http://www.100md.com
    改革开放后,骡马市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一条街。在旅游爱好者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逛北京,一定要去秀水街;逛西安,一定要来骡马市。骡马市俨然与兵马俑、大雁塔等一样,成了西安的一张名片。

    骡马市再往东,叫“端履门”,这里也是古迹。该路口的北边,现在的“新城”(即省政府所在地),当初叫“王城”(是明秦王府所在地,故名),后讹称为“皇城”。秦王府城有4个门,其中南门叫“端礼门”。何谓“端礼”?“礼”原是古代宗教仪式上的一种仪态,《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其意为:以诚恳和恭谦的行为以结福缘、以求福祉。清初将“端礼门”改称“端履门”(因西安方言“礼”、“履”音近),至今沿用此名。

    【责任编辑】赵菲, 百拇医药(封五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