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744546
“似是而非”海马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1期
     几年前,澳大利亚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对该馆保存的一只海马的标本进行了仔细研究,最终确定它是一个海马的新物种。由于这个新物种较为怪异,与人们通常所见的海马在形态上有许多不同,因此研究人员以“似是而非”一词来为它命名。

    说起海马,人们都知道它最奇特的地方就是由雄性“分娩”。在雄海马的腹部,有一个皮肤折叠形成的“育儿袋”。每到繁殖季节,雌雄海马便尾部相互缠在一起,腹部相对,由雌海马把卵一粒一粒排入“育儿袋”中。经过20~30天的“孕育”,小海马发育完全,雄海马便开始“分娩”,依靠肌肉的收缩,将小海马一条一条地弹出体外。

    海马的另一个特点是外貌十分奇特。虽然它属于小型鱼类,却与一般鱼类的体形大不相同,头部的形状酷似马头,尖端生有几个短小的棘,颈部转了一个弯,使头与躯干形成直角;尾部细长,时常蜷曲;嘴长长的,呈管状;身体的表面没有大多数鱼类具有的鳞片,呈侧扁形,外面被环状的骨板所包裹,还有数十条平行的体环,看上去又仿佛是披着铠甲的战马,所以被称为“海马”。

    海马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在新种“似是而非”被发现之前,全世界共有35种海马,它们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夏威夷群岛、新加坡、印度洋、大洋洲和非洲东部等海域,主要生活在海藻繁茂的浅海区。海马在我国见于南海海域,共有7种。海马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海马,体长约30厘米,最小的是澳大利亚海马,体长不到3厘米,而“似是而非”的体长仅有几毫米,又创下了海马体长最小的记录。

    海马没有腹鳍和尾鳍,其他鳍也都很小,但却是海马的重要运动器官。海马主要靠孱弱的胸鳍、背鳍和臀鳍相互配合摆动而游泳。有趣的是,“似是而非”竟然连背鳍也没有,这一点又与其他的海马不同。

    “似是而非”是1995年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被捕获的。直到2006年,研究人员意识到它的形态比较怪异,并不是一只普通的海马,才开始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借助于CT扫描,获得其骨骼的3D图片。结果显示,它的确有许多不同于已知的海马物种的独特之处。

    确认“似是而非”为海马新物种之后,科学家开始在海中搜寻这个海马家族新成员的同类。遗憾的是,发现这只海马的区域属于“中光度区”,戴水肺的潜水者很难进入这一区域。除非人们能够发现其他满足特定条件的类似栖息地,否则就很难发现这种海马。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海马有补肾壮阳、生肌强心、舒筋活络、散结消肿、止咳平喘、镇静安神等功效,对于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疗效更为显著。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对海马的需求量很大,价格也很惊人。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000万只海马被捕获,用于制作中药、旅游纪念品或成为桌上佳肴。在世界各地海域,海马大多已经濒临灭绝。因此,保护海马资源已迫在眉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一部分海马种群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

    【责任编辑】庞云, 百拇医药(毕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