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744523
谈谈“拴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2期
     近日,一本阐述民族文化的作品《西双版纳傣族拴魂文化》(罕炳著,以下简称《拴文化》)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拴,在《辞海》里指“缚住”或“绑住”。拴文化,也称拴线文化,是指流行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民众中的一种祝福礼仪,意为“系魂”。遗憾的是,许多反映云南民俗风情的书中未见拴文化的影子,甚至连《云南百科全书》中也无拴文化的介绍。欣慰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东方文化词典》对拴文化有明确解注:拴线“常在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婚嫁喜庆、甚至伤痛疾病、亲友去世、离家远行、外出归家、经商发财、乔迁新居、子女降生、提级晋升、上司莅访时举行”。其含义是:“人惹悲喜过度,易至魂不守生,恶魔缠身,所以要系住魂灵,以保无恙。”拴线仪式作为傣族宗教信仰的载体,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思想文化的表现,反映了人们想战胜自然、超越自然的强烈意识,并借助于信仰中的超自然力量来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基于此,对拴文化的认识不能只流于其“皮毛”,更应该植于其“骨骼”。《拴文化》一书通过对拴线仪式的特征,诸如仪式起源、定义、传播与发展、表现形式等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在这一仪式背后真实的社会事实,进而归纳出人类从事社会文化活动的规律。拴文化体现和睦、和谐、友好、团结互敬的精神,倡导讲诚信、懂规矩、守信誉、忠契约的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备社会整合、心理慰藉和教育的功能。傣族的拴线仪式是多元的、自成体系的,这些特点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它既有原始宗教遗迹,也有佛教、婆罗教的参与,更有灵魂与肉体合一的身影。它们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融合、交流并整合的结果,也体现了傣族的兼容与开放的观念。

    云南有4060千米的陆地边境线,不但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而且毗邻东南亚和南亚。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有不少是跨境而居的,而且有16种语言属跨境语言,其民俗风情也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拴文化,就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区民众共同的民俗风情之一,尤其在信仰佛教和信仰婆罗教的人群中盛行,其中以云南的傣族和老挝的老龙族最为典型。为此,罕炳所著的《拴文化》一书,无疑会在这些地区引起共鸣,它将成为一本“丰富傣族民族文化”的专著,将成为一本“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力作,将成为一本“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佳作,将对云南的“桥头堡”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罕炳现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多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苦心收集、整理,出版了水文化、和文化、赕文化和拴文化等反映西双版纳傣族民族风情的专著,不但表明了他厚实的傣族、汉族文化功底,也表明了他与傣族群众打成一片,扎实深入百姓生活的丰富实践,还表明了他弘扬中华文化,尤其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炽热追求。

    【责任编辑】林京, http://www.100md.com(苏应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