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4期
编号:12744466
“1967年线”与巴以冲突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4期
     2011年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民主变革浪潮发表政策演讲,提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以1967年线(1967 lines)为基础展开谈判,从而为两国确立“安全并获得承认的边界”。此言一出,各方反应迥异。巴勒斯坦民族权力当局表示欢迎,而以色列则迅即表明了强烈反对。那么,到底什么是1967年线呢?它与巴以冲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历史由来

    有媒体将“1967年线”称之为“1967年边界线”,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巴勒斯坦尚未正式建国,巴以之间也从来没有划分过边界。所谓1967年线,是指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时确定并维持到1967年6月4日即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的停战分界线。当时的停战协定载明:停战分界线绝对不能被解释为政治或领土的边境线。这一分界线在现实中已被第三次中东战争所更改,变成了以色列内部的行政区划线,但它一直是此后巴以博弈的一个焦点。要了解这条线的重要意义,就必须了解整个巴以冲突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犹太人曾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但后来流散到世界各地。早在公元7世纪,这里就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逐渐成为主体民族。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开始移入巴勒斯坦地区,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决议,规定该地区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千米)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千米),对耶路撒冷(176平方千米)则实行国际管理。阿拉伯世界不接受这一决议,也没有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而是向新建立的犹太国(即以色列)发动了战争,即第一次中东战争。

    新生的以色列当时得到了美苏的共同支持,并利用中间停火之机迅速扩充军队,最终挫败了阿拉伯联军。等到1949年战争结束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千米;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则被埃及占领。这样,拟议中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实际上被三国分割,迄今都未正式建国。当年谈判时,停火分界线是用绿色墨水笔划的,因此又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在领土上没有多大改变。在美苏联合反对之下,以色列撤出了占领的西奈半岛,攻占的加沙地区则由联合国管理。
, 百拇医药
    但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又被称为“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中,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版图又为之一变。以色列攻城掠地,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同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所有在此次战争中占领的领土,但以色列拒不执行。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先胜后败,未能收复失去的领土。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并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以色列最后迫于美苏的联合压力被迫停火,但声称绝不退回1967年线。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西奈半岛被归还给埃及。冷战结束后,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新进展。根据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以色列退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巴勒斯坦当局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并开始实行自治,但约旦河西岸大部分领土还是在以色列的实际控制之下。2000年,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闯入圣殿山,引发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中东和平进程停滞至今。未来的巴以边界到底在哪里?是否会以1967年线为基准?这是巴以之间博弈的重大问题。
, 百拇医药
    各方立场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巴勒斯坦当局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一直坚持以色列应退回1967年线、放弃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土的立场。例如,2002年3月阿拉伯首脑会议通过《贝鲁特宣言》,支持1988年11月巴解特委会发表的《阿尔及尔宣言》,提出阿拉伯国家将以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保证其安全、实现关系正常化为条件,换取以色列撤出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全部领土、承认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对这一立场,有一个简洁的概括,即“以土地换和平”。

    对巴勒斯坦来说,这已是一个重大妥协,因为即使以色列撤回到1967年线,它所控制的领土范围仍然超过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所规定的领土面积。而该分治决议中所规定的分治线,事实上是迄今唯一权威的巴以分界线。当然,时过境迁,巴方也意识到再以当年的分治决议为依据是不现实的。反过来看,要巴方满足于目前控制的领土,放弃对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以及东耶路撒冷的领土主张,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接受这一现状的任何一个巴勒斯坦政府都会在人民中丧失合法性。这样,接受并支持联合国242号决议和338号决议,以1967年线为建国的边界目标,就成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为之奋斗的主要目标。
, 百拇医药
    但是,以色列坚决反对退回到1967年线。如果回到1967年线,以色列的领土仍在2万平方千米以上,远远大于1947年联合国规定的领土。为什么以色列还不愿意让步呢?在以色列看来,关键是安全问题,约旦河西岸地区对于以色列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约旦河西岸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因地处约旦河以西得名,面积为5879平方千米。在占领该地区后,以色列修建了上百处定居点,定居的犹太人达到30余万。以色列认为,约旦河西岸靠近以心脏地区,从耶路撒冷到东部边境仅三四十千米,如完全撤出,以色列将失去战略纵深和安全屏障。奥巴马的中东政策讲话发表以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马上表示,让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战争前边界意味着灾难。一天后,在他与奥巴马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他又对记者们强调说:“请记住,在1967年以前,以色列只有9英里宽,仅相当于华盛顿环形公路的半径。这不是和平的边界,而是战争重现的边界,因为攻击以色列将变得很有诱惑力。我们不能退回到无法防御的分界线,我们将不得不沿着与约旦的边界保持长期的军事存在。”

    基于安全理由,以色列坚持至少是对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控制。内塔尼亚胡强硬地表示:要实现和平,巴勒斯坦人必须接受一些“基本现实”:一是尽管以色列准备为实现和平作出“慷慨妥协”,但不能退回到1967年战争以前的边界线。内塔尼亚胡主张以色列控制约旦河西岸40%~50%的土地,而巴勒斯坦则认为以色列应该撤出约旦河西岸80%~90%的地区。双方立场相距甚远,所以很难达到一致。
, http://www.100md.com
    至于美国,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事实上一直持偏袒以色列的态度。在很长时期内,美国对是否支持巴勒斯坦建国都含糊其词,更谈不上支持其领土主张了。直到“9•11”事件后,美为建立反恐联盟,需要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和缓和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才首次宣布赞同建立巴勒斯坦国。2003年,美国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其主要内容是推动巴勒斯坦分阶段建国,其中提及以色列军队最大程度地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奥巴马上台后,致力与伊斯兰世界的对话,其中东政策进一步调整,最新表示就是宣布支持巴以在1967年线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从表面上看,美国部分接受了巴方立场,不再像以前那样公开偏袒以色列。

    影响因素与前景

    但是,奥巴马的新政策能否得到实行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它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其一,奥巴马这一宣示本身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缺乏付诸实行的政治意愿。奥巴马深知,要和伊斯兰世界建立相互理解的关系,就必须在巴以政策上有所突破,这是他这次讲话的一个重要背景。但是,美以关系错综复杂,要迫使以色列接受政策变化并不容易。奥巴马演讲发表后的一系列表现已显示了这一点。在他随后与内塔尼亚胡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内塔尼亚胡大谈对1967年线的反对,而奥巴马则对此不置一词。5月22日,奥巴马向美国犹太人组织“美以公共关系委员会”发表讲话时又再次表白,称自己并不是说要让以色列回到1967年前的边界,是指巴以双方在1967年边界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交换”来最终划定边界线,这是一个“弹性”的概念,边界具体在何处,还是要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自己谈。事实上,即使奥巴马真有回到1967年线的意愿,他也不一定能够做到。犹太裔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中影响巨大,面临连任压力的奥巴马此时也不太可能去得罪这一重要的利益集团。
, http://www.100md.com
    其二,巴以实力悬殊,巴方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缺乏迫使以色列做出重大让步的能力。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拥有健全的国家体制与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军队。反观巴方,领土(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分割开来,处处受以方控制:燃料由以方供应,港口、码头均控制在以方手中,许多巴勒斯坦人只能靠每天去以色列打工来养家糊口。另外,巴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只能靠国际援助度日,根本缺乏与以色列进行正面对抗的实力。在外部,巴勒斯坦虽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但这些阿拉伯国家彼此间立场并不一致,很难对以色列形成集中压力。特别是当前阿拉伯世界处于动荡时期,以前在巴以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强人如穆巴拉克已下台,更无法集中精力支持巴勒斯坦的主张。

    由于这些因素,巴方要在1967年线的基础上建国有很大的难度,至少短期内是如此。加上东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水资源分配等其他问题,巴以冲突在较长时期内还会继续僵持下去,巴勒斯坦人民仍会在愤怒与绝望中利用各种手段与以色列进行斗争,从而为各种所谓“恐怖主义活动”留下深厚的土壤。要想走出悲剧性的暴力循环,只有作为强者的美国和以色列从长远考虑,做出真正慷慨的让步,才能使和平与正义的阳光回到这片曾经“流着牛奶和蜜”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林京, 百拇医药(李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