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9期
编号:12706505
人和动物对待栖息地的异同(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9期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人类,如果大量的资源失去了,人类吃什么呢?

    非洲草原上的一个生态试验给人启发。大象存在的最大功绩之一是,它们可以清理灌木和刺槐,但灌木和刺槐总想在草原上生根。人类把大象赶出了大草原的某个地方,结果灌木和刺槐蔓延开来,改变了土壤的化学成分,使草无法生长。没有了草,斑马、瞪羚、牛羚等物种就会接着消失。

    在生物中,人类可能还不知道哪些物种像大象一样是关键物种,离开了它们,草原就会变质,多数动物也不能生存。在海洋中,也许海獭就是关键物种。海獭是吃海胆的,但如果逆戟鲸吃完了海獭,后者就不能控制海胆,海胆就会把巨藻林吃个精光。巨藻林消失了,很多小鱼和其他众多生物也失去了栖息地。

    现在,人类的生存活动,如建造农场、道路、住房,公共建筑和城市的扩大,已经改变了50%~83%的地球表面,从某种意上来讲,这是人类对自己栖息地和领地的破坏。为了保住自己的栖息地和领地,人类需要做的是,减少自己的生态足迹。
, 百拇医药
    生态足迹的比较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也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这种生态系统又称为“适当的承载力”。不过,还是全球生态足迹网执行董事、瑞士的瓦克内格尔·马赛斯(Wackernagel Mathis)博士的解释更为生动,生态足迹是指“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目前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却需要1.5个地球才能满足。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长期的资源过度使用,二是长久的废弃物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
, 百拇医药
    2007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是2.7全球公顷,而同期的人均生物承载力为1.8全球公顷,对生物承载力的需求超过当年供给的50%。换句话说,地球生态系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够生产人类在2007年一年所消费的可再生资源和吸收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后果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资源过度使用后就不可能再生,例如上述逆戟鲸吃完了海獭,就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使得人类的经济活动陷入不可持续发展中。

    相比而言,2007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达到了2.2全球公顷,低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7全球公顷),而且2005~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增长速率较前5年总体上有所放缓。但是,中国并非地大物博,而是世界上人均生态资源最为稀缺的国家之一。尽管中国的生物承载力总量一直在逐渐增高,但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在逐年扩大。

    由于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最大组成部分,考察碳足迹也是评估生态足迹的重要指标。中国与全球生态足迹的组成相似,中国2007年的碳足迹占生态足迹的54%,生态足迹的增长主要是由碳足迹增长引起的。对中国家庭消费生态足迹的分析表明,碳足迹增长主要来自于对住房、交通和商品消费的增长。

    因此,无论是从国际的角度还是一个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控制生态足迹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栖息地。

    【责任编辑】张田勘, 百拇医药(冯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