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23期
编号:12743874
巨大西貒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23期
     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

    西貒属于中小型偶蹄目动物,生活在美洲大陆。粗看上去,西貒的外形和习性与猪非常相似,但也有许多地方与猪不同,因此,西貒的祖先可能与猪同属一个家族,以后在长期的生物进化历史中,逐渐与猪分了家,成为偶蹄目中单独的一类。它的体型比猪略小,吻粗糙而坚韧,鬃毛通常呈褐色、灰色或黑色,后肢仅具3趾,尾巴退化。它的上犬齿形成獠牙,但却向下突出而不像野猪那样向上翘起。虽同为杂食性动物,但西貒比猪更适应植物性食物,胃的构造比猪更复杂,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肾则可以分解植物中所含有的酸。

    面对敌害时,西貒经常利用“团结对敌”、“以臭驱敌”两套特殊的本领来转危为安。它们的背腺会分泌出一种具有恶臭味的液体,把丛林中潮湿的空气弄得臭气冲天,使敌害被迫躲开;有时,它们还会纠集数十、数百只同类,用粗大的獠牙向凶猛的美洲虎、美洲狮等展开集体攻击,令这些威风凛凛的猛兽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 百拇医药
    西貒类原有3个物种。其中领西貒又称颈锁貒、麝貒,体型较小,颈部有白环。它是最常见的一种西貒,分布于从美国西南部到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区。白唇西貒分布于从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北部一带,体型较大,呈大群活动,战斗力强。草原西貒栖息在巴拉圭、玻利维亚及阿根廷北部一带,它的尾较长,脚细小,可以在多刺植物间行走。它鼻子的结构也适合在炎热、干旱及多尘的环境中生活。由于最早发现的是它的化石,因此人们当时以为这种动物早已灭绝。直到1975年才发现了仍然存活的草原西貒种群,现存只有大约3000只。

    巨大西貒被发现后,通过基因分析证实它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物种。通过测量巨大西貒的身体和骨架,发现它比其他几种西貒的体型都要大,体长可达1.2米,而且具有更长的腿。它身体外表皮毛上的花纹也比较独特。DNA分析结果显示,巨大西貒同领西貒的亲缘关系最近,但两者又有所不同。它们彼此分道扬镳的时间大致是在亚马逊河最重要的支流马德拉河从一条小河变成一条大河的时候。

    事实上,当地丛林中的居民—图皮印第安人对巨大西貒是很熟悉的,他们称其为“成双入对的大野猪”。而巨大西貒在科学上的发现则比较偶然。当时,这位荷兰科学家正在野外行走,忽然觉得身后有动物在活动,于是回过头来寻找,结果发现了3只巨大西貒。很快,它们便像幽灵一样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个新物种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于其他西貒,它们的群体较小,通常只是成双入对或以拥有1~2个幼仔的小家庭出现。再者,它们主要以果实为食,很少有掘地挖根的行为。此外,巨大西貒也没有产生气味的臭腺。科学家解释说,这可能是另一种适应来自大型猫科动物捕食压力的进化方式。

    巨大西猯的生活区局限在干燥的森林地带,栖息地范围较小,野外数量十分稀少。因此科学家认为,巨大西猯的数量会很少,对它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他们还建议马上将这个新发现的动物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中。

    【责任编辑】庞云, 百拇医药(毕役)